省林业厅厅长 邓三龙
当前,湖南森林覆盖率达57.52%,远高于全国21.63%和全世界31.8%的平均水平,湖南已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宜居之地。但省委省政府顺应人民群众对“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期待,时刻不忘“青山绿水掩盖下的污染”,仍在大力推进绿色湖南和两型社会建设,带领全省上下以实际行动向污染宣战。
向污染宣战,固然需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需要企业层面以及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的直接减排,甚至需要政府层面在淘淘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上的“壮士断腕”。但不能忽视“植树造林”这一既不影响经济发展、又能实实在在消除污染且人人都能参与的全民举措。
植树造林可以直接带来好空气。就像水质的好坏要用PH值等核心指标来评价一样,空气的好坏也要用科学的标准来评价。联合国公布的清新空气的标准为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1000-1500个负氧离子。医学研究证明,人生活在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超过500个的环境下能确保健康,在200个左右时只能确保亚健康,而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只有50个以下负氧离子的环境下,将会诱发心理性障碍疾病甚至癌症。可以说,空气中无处不在的氧离子好比“白开水”,而决定空气质量好坏的负氧离子才是人们需要的“人参汤”。而自然界形成负氧离子的载体主要是森林、河流、瀑布和草地,其中尤以森林为最。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年平均可以释放氧气1.62吨,固碳1.83吨。以每亩森林7立方米的蓄积量计算,每亩森林年放氧11.34吨、吸碳12.81吨。所以人们常常感到树多的地方空气好。
植树造林可以大幅过滤坏空气。就人们谈之色变的雾霾来说,其实“雾”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霾”。霾由有害物质如飘尘、粉尘、微尘即人们常说的PM2.5,再加上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氟化氢等组成。“霾”借“雾”力,便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诱发呼吸道、心血管等各类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森林是天然的空气过滤器,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驱霾克星。研究表明:森林可以通过叶片的吸附、黏滞、固定功能,让微尘即PM2.5的浓度下降10%-50%;每亩森林年平均可通过叶面的黏液吸附、滞留粉尘4.2吨以上;森林还可通过气孔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气态污染物和重金属,通过角质层吸收如杀虫剂、尿素衍生物、酚、蒽等有机污染物。所以世界各国都把扩建绿地作为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历史上,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的伦敦虽然人口稠密,但人均绿化面积达24平方米,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仍旧保留大片绿地。日本东京也大力提倡植树种草,甚至规定每买一辆车就要种一棵树,并要求绿化面积占楼房面积的20%以上。
森林在大自然的自我平衡、自我净化中扮演关键角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就告诉我们,森林,才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最根本的调节器。
每一个人既可以是生态的破坏者,也可以是生态的建设者。治理空气、改善环境要从我做起、从每个人做起。如果每人植一棵树,我国就能形成10多亿棵树组成的绿色屏障。也许,每栽一棵树都能赶走一点污染,当绿满三湘、树满大地的那天,也就是污染消失的时候。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