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旭东
永学又出新著了,这是很令我和朋友们欢喜的事情。
作为朋友,同时作为不徇私情的评论者,我在读他的文章时,常常会生出欢喜心。为永学其人欢喜,为永学之文欢喜。我们在他文章中看到的,是一个本真的刘永学、热心肠真性情的刘永学,这是非常难得的。永学的文章,爱憎分明,不玩文字游戏,他常常忍不住要痛快淋漓地鄙视那些虚假的人与事。“鄙视”是他平日里针砭时弊臧否人物的口头禅,有时是玩笑性的,但他文章中的鄙视,则总是对人格低下品行拙劣者的鄙视。永学当然也知道他的许多文章、许多真心话大实话可能触犯官场的一些忌讳,但他志节不坠,文气益壮,嬉笑怒骂,收放自如,兼之其文行笔敏感敏锐、摇曳多姿,故有如白酒之浓烈、花雕之醇厚、红酒之精微、白兰地之通透……总之,永学之文是有酒意的文章,入口甘醇圆润,回味浓郁绵长。他做人交友也如此,澄怀于宠辱,豁达于心胸,热心肠,真性情,认定的人、该做的事,必一往情深掏心掏肺不由分说坚定不移;他读书作文亦然,于己于人必须过瘾,或苍凉或浓烈或明快或清幽,绝不拖泥带水温温吞吞缠绵悱恻,因此他文章的酒意甚浓,绝非低度的、有水味的酒,而多是高纯度的好酒。由此亦可见出,永学之为人、为文、为饮……都是高度一致的。永学为人为文、豪饮放达的酒意,其实也就是他诗意人生的展露,永学擅长的文学表达形式是散文,但他整个人、他的人生及他文学的意蕴,是诗意的。
我素来佩服永学的读书功夫。他的读书,是庖丁解牛式的用心为之,是以神遇之应手而解式的,是读时嚼碎吞下尽得精华,用时即取即有随意挥洒。永学前期散文,多写其昔年生活所见所闻,每有佳篇令我心折,我认为是他散文中最具魅力与成就的部分。《天凉好个秋》的第一辑乃是永学这一文学武功秘法的延续。而我觉得这部新散文集的最大亮点与卖点,则在读书这一主题上,即以读《水浒》为主体的第二辑。
永学读《水浒》,可谓别有会心。《水浒》中大家熟悉的人物如宋江、林冲、李逵、孙二娘、高俅等等,都被他解读出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意义和意味:宋江是撮把子、关胜是菜鸟、林冲是闷骚者、李逵是无厘头、孙二娘是超女、时迁是捂不烂、高俅是快男,等等。而人们读《水浒》时常常忽视的那些人物,也被他发现出许多令人拍案的意趣来,如冤大头王伦、蜡头枪和呆鸟卢俊义、怨女扈三娘、跟屁虫宋清、画符子潘金莲等。由这些标题立意可以看出,永学读《水浒》、品《水浒》,其实质是读人心、品人情世故,是读历史、品古往今来的官场文化,是读曾经的和当下的社会,品文学与社会的深层关联,这正是文学的真境界。永学善以发现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认识社会,剖析历史,品味生活,感悟人生,特别是通过历史与文学典籍打通古今,解读剖析现实社会生活,充分证实了一切读史都是读当代史,更从中剔出和展示出人生况味中的人性底蕴。他的文章中充满了他对人生和人心的发现与领悟,表现出对社会、历史、现实生活,对人心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力、感受力、把握力。这种天赋与能力在品读《水浒》这组文章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而永学如庖丁解牛般的解读与剖析,是如此的鲜活生动、幽默风趣,如此的犀利剀切、举重若轻,仿佛永学酒至酣处、兴到神来的欣然盎然勃然斐然翩然,令人会心惊心忧心诚心洗心。而在品读白居易、徐渭、袁宏道、纳兰容若、张岱等人的文章中,永学的笔触又是另一番真切本色的面貌,可证他的读书为文的开阔与深挚。
永学散文之胜,以状人纪事现人心为上,其第一二部散文集《心灵的风景》、《寻找金玫瑰》可以为证,现在他的第三部散文集出版了,并且在读书方面有新的突破与变化,实在可喜可贺。古人解诗,常言起承转合,《心灵的风景》、《寻找金玫瑰》可谓“起”与“承”,这第三部可谓“转”,这说明了永学的勤奋与精进,也让我等朋友期待他文学的灿烂前景。我相信,以永学的天赋、才学、情思与勤奋,他将会不断攀登上新的文学山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