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蓄势待发是武陵

2022年01月05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文热心

无论是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凤凰,还是怀化市的新晃、麻阳,西进贵州,必然先至铜仁。铜仁是贵州省的一个市,与湖南的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一样,处于武陵山脉腹地,是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覆盖的一部分。

3月下旬,记者走进铜仁,感受到了这个武陵山片区西部城市涌动的激情,蓄积的力量。

《规划》,武陵山区新希望

武陵山区是云贵高原最后一级台阶,到了洞庭湖平原就像划了一道休止符,戛然而止,而将17.18万平方公里的山地留在了湘渝黔鄂边际。

山高涧深,阻碍交通。山多闭塞,信息难达。山广人贫,资本无积。

因此,《规划》道出了这里的沉重:“在片区的71个县(市、区)中,还有4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3个省级重点县。”

可这是一片有待深度开发的宝地,资源丰富,文化独特。《规划》的出台,给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武陵山走向富裕带来新的希望。

与22年那次铜仁之行相比,记者感受铜仁“再不是旧模样”,大发展的架势初现:扩城将川硐镇变成了教育园区和大兴高新区,高楼大厦取代了昔日破旧低矮的农舍。新修的滨江大道、武陵大道,上个世纪的北京长安街也不过如此。开发区内,厂房鳞次栉比;物流园中,车辆来往穿梭;旅游景点,客人兴致勃勃……活力和生机在这片土地上盎然。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先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红利,又得《规划》的呼唤和给力,铜仁安能寂静?

铜仁,它的面貌、它的状态、它的走势是贵州的一个缩影,也是武陵山片区的一个缩影,展现出这方扶贫攻坚的新态势。

畅达,武陵山区新追求

我们“武陵山区行”采访组在3月29日,与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有着一席谈。

他说,贫困的根本原因有两个,其中之一就是交通滞后。因为交通阻碍,资本流不进,资本拥有者岂能不算物流成本账?物流的不畅达,影响着百姓的生活,甚至出现了山区的菜价高于沿海的“怪相”。

正因为如此,国家在《规划》中把改善交通设施作为重重的一笔。即构筑“两环四横五纵”交通主通道。“加快形成连接重庆、武汉、长沙、贵阳等中心城市的综合运输通道。”

在铜仁,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人们的畅达意识。他们要构筑的是高铁、高速、空中的快捷交通网络。早在沪昆高速湖南段尚未全线贯通时,铜仁境内的路就修到了湖南的“鼻尖”上。在玉屏,沪昆、杭瑞高速穿境而过,与县境高等级公路贯通;机场、高铁站都在不远处;到铜仁市内有着城市快速干道,昔日省际边陲小县一举成了交通枢纽。交通便捷带来了“洼地效应”,大龙经济开发区乘势而起。而铜仁人建高铁的追求更令人钦佩。沪昆高铁从玉屏进入贵州境内后,向西经三穗去了凯里市,隔铜仁市区还有57公里。就是说《规划》中武陵山片区六大中心城市之一的铜仁,仍然没有享受到“高铁红利”。铜仁人气魄十足:自己修!总投资25亿元,铜仁自筹8亿元,省里投资16亿元,原铁道部出资1亿元。

对“畅达”的追求,还体现在对“空中走廊”的打造。铜仁凤凰机场自2001年7月8日开通后,铜仁人觉得仍难满足需要,2011年决定扩建,将跑道延伸600米,以适应京、沪航班的起降。记者看到,总投资5.4亿元的扩建工程已接近尾声。机场公司总经理谭水法告诉记者,如果从经营的角度看,机场做的是亏本买卖。地方政府要对京、穗方向的航班进行“保底法”补贴,保证航空公司有利可图。之所以如此,看中的是快捷和前景。他说,自2001年开通以来,旅客逐年增长,2013年旅客达到了1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65%。而且,广州方向的航班已不再送来补贴账单,说明人家有利润了。

铜仁人对畅达的追求,体现着武陵山片区人一种奋起直追、永远进击的精神。

山水,武陵山区新文章

铜仁有首歌:《我在梵净山下等你》。等你干什么?“和你一起寻找世外桃源”。歌曲采用了土家族民歌的主要旋律,加了佛歌和现代的音乐元素,让人听得如置身梵天净土中。

铜仁的山水文章,以“梵天净土·桃源铜仁”为总定位。这与《规划》给武陵片区“国际旅游胜地、中国生态绿心、城际中央公园、碳汇储备基地、内陆和美新区”的定位吻合。刘奇凡书记认为:这8个字“是美丽中国的铜仁注解”。

与整个武陵山区一样,铜仁山美、水美。美在诗情画意,更美在清新纯净,这就带来了空气之“美”。铜仁人津津乐道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听了人们关于空气、人气、财气一番议论后表示,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并幽默地说,将来可以制作贵州的“空气罐头”。

山水清纯好作文,铜仁大作旅游、生态、种植、开发的文章。

水电是铜仁山水文章浓墨重彩的一笔。记者在思南县城看到,切断乌江水后,形成天然湖泊,县城就依水而建,高楼大厦倒映在清澈的乌江水中,颇有生活在画中的感觉。但造景并不是水文章主题,题在发展电力中。据介绍,贵州千里乌江、九级电站,青山绿水中串联成线。乌江在绿色开发中正从“水电富矿”变成贵州经济“发动机”。这其中就有思林等两个电站在铜仁境内。

山上种“特产”,即种茶、种果、种蔬、种药等,是铜仁的又一大手笔。湖南本是产茶大省,但记者在印江缠溪镇湄坨村梵天净土绿色产业公司的茶园里穿行时,不由得发出感慨:这里种茶、制茶是“高起点、高水平、高速度”。公司种的都是生态茶;所生产的“梵净翠峰”,先后六届荣获全国行业名优茶评比一等奖。“三高”在8年时间里打造出印江这个全国产茶大县、强县。印江是铜仁茶业发展的范例。据统计,铜仁茶业从2005年起步,到2013年茶叶总产量3.53万吨,总产值17.12亿元。发展速度居贵州全省第一,茶园面积居第二。

感受最深的还是铜仁发展旅游业的强劲势头。记者在采访期间,登梵净山,依乌江走,行进在春雾朦胧的群山中,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个村寨都有旅游开发价值。梵净山下的寨沙侗寨,由整体搬迁而来,面貌焕然一新,却侗家风情依然。江口的云舍村正在大兴土木,拟将一个原始的土家族聚集村子,打造成“中国土家第一村”。刘奇凡介绍,铜仁的旅游资源太丰富了,仅湿地就有10处,只要开发不停滞,完全可以达到《规划》中的“五区”定位。做山水文章,体现了铜仁人的生存和发展智慧。

协作,武陵山区新态势

记者曾向刘奇凡书记发问,如何推动国家级的武陵山片区经济协作区的实施?因为不管产业发展也好,修路畅达也好,不可能依靠行政推力。

刘奇凡说,规划的落实,发展的协作,要靠经济杠杆的撬动,靠资源的市场配置,靠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句话,就是要靠全面深化改革。《规划》中提出建设六大中心城市,并没有提出哪一个是中心的中心。《规划》的实施也没有考虑建立领导小组之类的机构。因此,协作就要靠人的推动。这种推动完全建立在共需、共识、共行的基础上,也就是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切入。

他说,目前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铜仁和湖南合作,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很密切。铜仁凤凰机场是省际合作的范例。一个机场跨两省,由两省用,由两省建。2012年扩建时,两省共同申报,共同投资,共同组建指挥部,建设起来快捷、顺畅。大龙经济开发区和新晃前锋工业集中区,现在合作得很好,有望打造成为省际合作的标杆。至于民间的合作就更多了,在铜仁开超市的、办宾馆的、做物流的,大部分是湖南人。

现在铜仁有一个特殊需求,就是在旅游方面向张家界学习。在武陵山片区《规划》中列出打造的12条精品旅游线路中,其中有两条以张家界为出发地和目的地,有6条以张家界为目的地。这说明张家界景区的价值,也说明张家界的旅游业是武陵山片区的标杆。他自己就准备在适当时候,搞一次“民间行动”,以游客的身份对张家界进行考察,争取取到真经。

诚恳而实在,这就是武陵山片区领导的态度,也是整个武陵山片区人民的态度。

有了这种态度,脱贫致富的日子还远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