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鱼人之战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金中平

去年中秋钓鱼,终于没有遗憾收场,一条七斤半的鲤鱼从河里钓了上来。

溆浦思蒙这条河是鱼和人决定胜负的战场,对许多来此钓鱼的人来说,有过太多的梦想和遗憾。

当然也有胜者,在岸上油渔船的戴木匠说,在我们下钩的地方,他就网到了一条四十三斤的鲤鱼。戴木匠是思蒙有名的木匠,60多岁,自银珍电站蓄水后,他就转行成了渔民,他说每年捕鱼收入有二三万元,年轻人能够达到五六万元。

溆浦县城“老莫”是思蒙的老钓客,说起钓鱼大话连篇,说任何鱼只要上钩都逃不出他的手掌,终于在思蒙被教训了一次。那天他和一个钓友

“苦战”了几个小时,才把一条大鱼拉到了岸边,但网兜根本捞不进去,他自作聪明想用手臂去穿过鱼鳃,结果鱼在岸边扑腾两下就跑掉了。

“老莫”悔青了肠子似地说,“我钓了一辈子的鱼只碰到一次这么大的鱼啊。”闻讯赶来的当地渔夫嘿嘿地说,对付这样的大鱼,唯有渔叉才行,你不把鱼往死里整,你就根本弄不上来。这河里五十多斤的大鲤鱼,劲比牛还要大。

“思蒙是一个天然的大鱼盘。”放网箱的渔民说,水深三四米就最适合鱼的生长,而这样的水面仅中心村的回水湾就有上千亩,没有大鱼才怪。

但我深知,现在思蒙的鱼虽大,但跟过去比就微不足道了。

过去的天更蓝,水更清,云更白,那时候没有现在这样电鱼,毒鱼,炸鱼等赶尽杀绝的手段,也没有这样高20米的深水大网。就在大白天,你能看成群结队的鱼自由地游荡。小时候我凭着水性,赤手空拳一天都能抓几斤鱼回家。

那时鱼的密度不可想象,每到初冬的季节,村前的岩儿潭水清澈见底,几层鱼围着圈打转,上面一层是小杂鱼,中间一层是鲫鲤鱼,最下面一层是鲶鱼。渔夫下雪天去大河里装龙网,最怕的是“横子”下滩,因为每条“横子”都有一百到几百斤重,当时龙网是自制麻网线,根本挡不住“横子”那势如破竹的力量,多是“网破鱼不死”。

鱼和人战斗在上世纪80年代后就发生了根本转变,因为过度捕捞,使这条充满生机的河流变得绝望。特别是现在,一个抬网可将鱼子鱼孙捞尽,大马力的柴油发电机可以把十多米深的鱼都打上来,还有如同龙门阵的各种网具,鱼儿是无处可逃。

在这种不计成本的掠夺中,人类也付出了贪婪的代价,沿河的村子每年都会传来炸鱼被炸断了手脚,电鱼丢了性命的消息,思蒙的渔业资源也越来越少,渔夫脸上也很难找到往昔的笑容,钓客也因为经常“吃蛋”,再也看不到沿河连排的太阳伞,听不到上鱼时的吆喝声。

好在人类总有一些善于反思的人。

首先醒悟过来的,是思蒙上游辰溪苏木溪乡的几个村,从前年开始,几个村制定了村规民约,禁止任何炸鱼、电鱼、毒鱼、网鱼的行为。去年春天有人在溪里电鱼,发现后除了被当地村民一顿“毛打”,还罚了五千元,从此再也没人敢造次了。

而今,这条溪河边的村民家家都有一个小竹笼,一根钓鱼竿,想吃鱼的时候,村民就去溪里钓鱼。晴好天气,沿溪都可看到三五成群在钓鱼的大人小孩,竹笼里少则三五两,多则三五斤。

但愿苏木溪乡的这种好风尚,如同溪水一样流进思蒙,流进溆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