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合肥始终以“追赶发展,创新领跑”的勇者姿态直面挑战,坚持以战略视野、创新思维、非常之举抢抓机遇,生动践行“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重大命题,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用创新实践浓墨重彩地书写出不负重托的“合肥答卷”。
谱写新成就
全市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产业创新成果举世瞩目,创新生态日益改善,科技服务保障民生更加有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最闪亮的城市名片。
(一)综合创新能力实现新进位
五年来,合肥科技创新蹄疾步稳,科学谋划,舍得投入,对标一流。主要创新指标稳居省会城市第一方阵,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榜前二十,迈入世界区域创新集群百强。成功入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立柱架梁”,国家实验室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
(二)原始创新实力达到新高度
五年来,合肥科技创新精确定位,厚积薄发,勇担使命,攻坚克难。科技之花结满发展之果:“九章”量子计算机原型机、“悟空”探秘等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的重大成果纷纷涌现;创新之泉汇聚澎湃之势:滨湖科学城开始运行,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挂牌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蓄势待发,院地合作已成规模之势,各类创新平台星罗棋布,为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三)产业创新业态形成新格局
五年来,合肥科技创新把握规律,聚焦产业,实施“双轮驱动”,加速成果转化。以“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领跑全国,国产动态存储芯片实现量产,新型显示产业全产业链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以“前沿突破”催生的未来产业生机勃发,量子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发展势头向好,量子信息产业在肥初现雏形。
(四)制度创新水平得到新提升
五年来,全市分阶段、多领域、大规模、高质量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以及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等重点研究机构,推进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制定并落实“人才政策20条”等一系列具有“含金量”“执行力”“获得感”的人才政策;加快布局建设人才服务基础设施,精准做好人才保障;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成功加入并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
创造新经验
合肥之所以能够实现跨越赶超、取得历史性成就,主要靠什么?
(一)以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聚焦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合肥之所以能够赢得这场“创新突围战”,关键就在于始终立足“自立自强”,驰而不息攻“尖”克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的指示精神,全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不断提升基础创新能力水平。同时,将国家战略与城市发展战略相结合,积极承担国家、省科技战略性专项,探索科技前沿重点领域,着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奋力在全球科创领域抢占“话语权”。
(二)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原则,激发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活力
思想的破冰促进行动的突围。合肥赢得制胜先机,缘于其始终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需求导向,为打造良好科技生态排兵布阵。以“大整合、大投入、大突破”构建“大科技”格局,构建起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创新制度体系,持续优化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生态。
(三)以开放协同为前进方向,构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
合肥的发展正是创新与开放“双轮驱动”的生动写照。一方面,深耕“一体化”战略,坚持合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增强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高效联动和优势互补,协同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另一方面,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参与构建全球创新治理体系,持续吸引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向合肥集聚。
(四)以主体培育为核心动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合肥发展在于找准主体,牵住创新企业与创新人才这个“牛鼻子”。一方面,坚持追赶与领跑并举,着力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现重点领域由跟跑到领跑的突破。坚持创新与创业并举,打造创新要素集聚、综合服务功能强的双创承载区。另一方面,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建立健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引、留、用”机制;同时大力弘扬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价值取向,推动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良好局面。
迈向新征程
面向未来,合肥应坚持用新理念谋划发展思路,用新思维拓展创新能力,用新征程压实复兴使命,重点把握好三方面关键性要点。
(一)准确把握新阶段的内涵特征,瞄准全球科创新枢纽
进入新阶段,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两次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指导,全力打造全球科创新枢纽。提升创新平台能级,统筹各类资源,推进重大战略平台建设,不断深化大院大所合作,重点建设和提升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壮大创新主体规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科技企业梯度政策扶持体系。激发创新机制活力,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二)准确把握新理念的精神实质,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加快推动质量创新、效率创新、动力创新,抢占新时代产业发展制高点。优化创新生态,夯实优势战新产业基础,支撑高端制造业发展,引领布局未来产业,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成果转化,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技术与产业、金融与资本、平台和企业、制度和政策为支撑的合肥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聚焦产业集聚,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对标“国际视野、现代技术、未来产业”,围绕“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五谷丰登、大智移云”等产业,做好产业链强链、补链、拓链。
(三)准确把握新格局的根本要求,建设聚才汇智强磁场
承担新使命,必须深刻认识“人”的力量。加强人才政策体系创新,搭建人才对接常态化平台,营造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完善创新人才服务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服务和创业支持。打造多元化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强化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合肥市科技局
黄群英
(编辑:丰贤胜)
2021-09-07
00:00:00:0科技赋能
创新驱动27551601阔步迈向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新征程/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