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肥东县白龙镇党委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为总要求,以打造“肥东重镇、腾飞白龙”为总目标,以境内新蚌埠路、店白路、费白路、永元路等主干道为总发展轴,以“一园(白龙通航产业园)、一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一馆(合肥党史和新四军东进抗日纪念馆)、一体(田园综合体)”为重点,倾力打造“蓝色梦想、红色文化、绿色生态”三张名片,统筹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绿色生态
金秋时节,肥东县白龙镇,宽阔的沥青马路旁是一片片挺拔的薄壳山核桃树,远处金色的稻浪随风起伏,不时出现白墙青瓦的二层别墅,好一幕和谐的乡村“丰景”。
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该镇党委班子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扛起政治责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举全镇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年初召开的今年第一次镇党委扩大会议,就把农业基础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就全年“三农”工作谋篇布局抓重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推动现代农业为核心的农业示范区建设,带动全镇农业高质量发展;壮大以青龙厂社区和三河社区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引导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白龙镇抓住有利时机,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大力发展以土地平整、水利设施修建、机耕道路修缮为主要内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吸引种粮大户承包土地,农业生产规模化效应逐渐凸显。广场社区,4700亩高标准农田已经投入使用,政府投资进行土地平整、兴修水利、改良土壤、聚零为整,通过机械化作业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预计今年整个社区水稻产量将达到500万斤。肖凤社区,一万多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竣工并通过验收。为了建设好这个涉及几千农户利益的重大工程,白龙镇积极申请上级财政支持,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0976.8亩,并配套建设泵站1座,开挖疏浚渠道47.46公里,新建各类渠系建筑物715座,扩建加固小型蓄水工程97座,新建混凝土路、砂石路62.9公里,栽植苗木1407株。
在青龙厂社区的青龙甸薄壳山核桃基地,一排排整齐的果树上,山核桃已经挂满枝头。“辛苦付出终于有了收获,预计今年的产量大概有几万斤。”基地负责人高兴地说。青龙甸薄壳山核桃基地是安徽水清木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先后栽植了近2000亩薄壳山核桃。该基地从建设伊始,就重视科技的力量,聘请了省薄壳山核桃首席专家指导生产,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签订了技术支持协议,基地成为国家林草局山核桃工程技术中心的试验示范基地。公司是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流转土地支付农户租金,吸收群众就业,带动了当地农业发展,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
白龙镇三河社区以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得益于党的扶贫政策,于2016年整村跨出贫困村行列。在三河社区居民楼建设工地上,几十栋居民楼拔地而起,崭新的柏油路贯穿全村,昔日的贫困村到处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景象,这里再也找不到贫困的影子!摘帽不摘帮扶措施,在带领三河社区脱贫致富的过程中,白龙镇注重通过建设民生工程,加速产业扶贫,提高社区的自我造血功能。坚持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扶贫产业园的建成到田园综合体的实施,从居民住宅楼的建设到粮食仓储项目的推进,每一个建设项目都能在三河社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今年,该镇还积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当,政策不留空白。
置身优美的生活环境,感受和谐的民风、淳朴的乡情,白龙镇广大群众正在乐享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红色文化
白龙镇党委以合肥党史馆和红色革命家庭纪念馆为基地,引领全镇红色文化发展。
红色基因是持续流淌的血脉!擦亮历史名片,打造红色底蕴文旅小镇。
位于青龙厂社区褚老圩的新四军东进抗日纪念馆既是合肥党史馆,也是全市目前唯一的抗日纪念馆,合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年以来,白龙镇多次邀请部分市县级党史系统领导、学者、革命先烈的亲属、文旅设计专家齐聚一堂,就如何围绕合肥党史馆建设擦亮白龙红色名片,开展了一次次生动的研讨会。与会人员踊跃发言,为白龙镇打造红色文旅小镇建言献策。据史料记载,在党史馆所在地,肥东县白龙镇青龙厂社区的褚老圩,曾经有过12位我军高级将领战斗、生活过,包括叶挺、张云逸、邓子恢、罗炳辉等将领。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白龙镇党委把筑牢红色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擦亮红色名片作为白龙镇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让革命先辈的红色精神再次在白龙大地上散发光芒。今年以来,白龙镇多次依托红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清明时节,镇相关部门邀请部分老革命军人在合肥党史馆前,为少年儿童讲述革命故事,让少年儿童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时刻牢记是先辈的无私奉献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初夏时节,白龙镇在合肥党史馆前的广场上,为当地群众奉献一台以“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重任”为主题的文艺晚会,让广大群众在欢乐声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白龙镇双庙社区,有一个红色革命家庭纪念馆,这里多年来一直流传着“一门三烈士,四代九参军”的红色故事,七一前夕,镇党委扩大会全体成员在这里聆听红色故事,感怀先烈遗志,面对党旗,庄严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学史力行。该镇引导党员干部把红色基因传承转化为工作动力,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共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70余项。已落实农户改厕750户,危房改造8户;办结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事项27543件;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80场次,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成为群众服务的生动实践。
蓝色梦想
蓝色梦想正在成为现实!白龙镇以正在新建的航空产业园为龙头,提升全镇经济快速发展。
白龙A1级通用机场已经开工建设,围绕机场规划了2.5平方千米通航产业园,构建以通航物流为核心,以通航制造(整机及零部件生产组装)、通航运营(培训、维修)为依托,以通航作业(农业作业、救援等)、通航旅游为延伸的产业体系。
为实现通航机场的早日建成,白龙镇在肥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快实施通航机场用地征迁进度。为保障建设需要,今年以来,白龙镇多次召开征迁工作专题例会,镇党委安排两名班子成员坐镇双庙社区,调度征迁进程,征迁指挥部全体人员在完成绝大部分征迁任务的基础上,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精神,为做通最后剩余几户群众的思想工作,加班加点,不分时段,只要群众有时间,就上门走访,一遍遍地沟通,一遍遍地讲解,最终圆满地完成征迁工作。
白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产业承接能力强,生态资源好,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浓厚,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保持更好的发展势头。
打好工业强攻战,抢争发展主动权。白龙镇党委提出,要服务好工业项目。对航空产业园按照“打基础、引项目、快启动”的要求,拉开基础设施框架,完善配套设施,保证招商项目具备开工的基本条件。紧盯航空产业特色不放松,加大对通用飞机整机制造、发动机制造、零部件加工,通用飞机培训、应用等项目的洽谈引进力度。
从当初建设魅力白龙,到现在建设腾飞白龙,一个细微的变化,折射出镇党委一班人加快全镇跨越式发展的责任感,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紧迫感。
箭在弦上,其势已满,三色交融、协调发展,白龙镇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定能实现。
·冯俊
王四海·
2021-09-26
00:00:00:0冯俊
王四海2793290http://192.168.0.117/hfrb/pc/content/202109/26/content_279329.html1肥东白龙镇
描绘三色画卷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