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这座城市里,每到华灯初上时,老人们或是在社区健身场地上跳广场舞、打太极拳,或是在健身步道上快走、慢跑;孩子们则会走进家门口的城市阅读空间,遨游书海;离家不远的笼式多功能健身场则是青年人的聚集地,篮球、足球、羽毛球,挥洒青春的汗水和激情……
近年来,合肥文体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各类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文体事业蒸蒸日上。合肥不仅蝉联亚马逊中国“最爱阅读城市榜”榜首,还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文体两开花,群众“幸福圈”正徐徐扩大。
高标准
打造文体“新高地”
在天鹅湖西南角有一块位置好、风景美的地块,然而,这里没有建商场、写字楼,也没有建成住宅出售,而是将建合肥新的文化高地——市中心图书馆。
目前正在建设的市中心图书馆项目紧邻美丽的天鹅湖,与在建的轨道交通3号、4号线出入口相连互通,总占地面积56亩,设计面积6.58万平方米,计划投入建设经费8亿多元,建成后预计馆藏图书量达450万册,预计阅览坐席3000余个,年接待量达400万人次。
据介绍,市中心图书馆定位于集高科技、数字化、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文化地标,承载城市文化、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场所,旨在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位于合肥经开区的南艳湖全民健身中心是目前正在运营的全省单体最大的全民健身中心,总占地面积约450亩,其中体育场馆占地约192亩,包括游泳馆、网球馆、篮球馆、乒羽馆等,除保持场馆基本功能外,还创新布局,做到一馆多用。
各个场馆内,均设置了丰富的运动项目。“我们根据市民的喜好设置了基础项目和特色项目”,该健身中心负责人介绍,基础项目有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网球等,特色项目有气排球、击剑、体操、跆拳道、瑜伽、体育舞蹈、壁球等,每个项目均配备专业运动员进行免费规范的指导。
近年来,大中型体育场馆也在不断拔地而起。瑶海全民健身中心、南艳湖全民健身中心、市球类健身馆、长丰县体育中心、庐江县体育馆先后建成投入使用;肥东县全民健身中心、肥西县全民健身中心、庐阳区全民健身中心开工在建;市青少年集训中心(市水上训练基地)、市体校综合训练馆、市全民健身中心改造、包河区全民健身中心、新站高新区体育综合体、蜀山区全民健身中心均已立项;合肥体育中心推行全国“双改”(改造功能、改革机制)试点,有效提升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水平。
高覆盖
“15分钟阅读圈”“10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
家门口的阅读空间,让市民休闲有去处。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阅读空间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110多个城市阅读空间,城区基本建成“15分钟阅读圈”,并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纵向贯通、横向互动的阅读服务体系和运营网络。
如今,遍布全城的城市阅读空间不仅是进行阅读活动的场所,更是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据介绍,在城市阅读空间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我市坚持馆店一体,两业融合,功能多元,双轮驱动,构建网系,便民惠民。城市阅读空间就是“图书馆+书店”,使城市阅读空间拥有强大的书源支撑,实现借书、购书、看书“三位一体”。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在城市阅读空间融合发展,在丰富业态、充分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培育造血功能。城市阅读空间具备“4+X”功能,即阅读、活动、展示(交易)、休闲等4个标配功能,双创空间、市民小剧场、四点半学校、便民服务点等“X”个特色功能。
有人爱读书,也有人爱运动。如今,在合肥想要健身锻炼同样很方便。“现在打篮球比以前更方便了,出了小区5分钟就能走到球场,而且这里人多场地也好,我们平时都在这约球。”家住政务区栢悦公馆小区的李默告诉记者,自己是政务区绿轴公园篮球场的“常客”。
不光是篮球场,近年来,各类小型多样体育场地设施在合肥遍地开花。我市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纳入民生工程和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强力推进,着力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问题。5年累计投入资金2.15亿元,建成了以环城健身带、蜀峰湾体育公园、天鹅湖健身广场、杏花公园、庐州公园、市民篮球公园为代表的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成了4个体育特色小镇、13个体育公园、653个全民健身苑、65个笼式多功能健身场、35个乡镇全民健身广场、100个街道(社区)体育俱乐部、24个三人制篮球场、20个扶贫工程、135块足球场地(含5人制、7人制和11人制)以及1000个示范晨晚练点,人民群众就近就便健身和多样化健身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截至“十三五”末,全市体育场地设施数量21051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5平方米,较“十二五”末(1.52平方米)增长了54.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8平方米)12.9%,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平方米)17.5%。亲民便民利民的群众身边体育场地设施布局更加优化、网络更加健全,城区10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
高频次
好戏连台激发文体活力
伴随着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的举办,合肥人对高雅艺术的欣赏能力在不断提高。
每隔一段时间,合肥市民就可以欣赏到一场经典演出,而且演出票价更是让人们觉得物超所值。“合肥市高雅艺术文化惠民活动真的很赞,套票100元买三张,这样的优惠力度真的非常大。”市民熊先生对合肥各大演出是如数家珍,每当看到好的演出就会和家人朋友一起相约去看。
一系列高水准、高频次,低票价、低门槛的文化惠民活动,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部分演出场次观众爆满,甚至一票难求。
放眼合肥各大公共文化场所和文艺演出场地,懂规则、富修养、讲秩序的文化消费群体正逐渐壮大起来,和谐、守礼、文明的文化消费氛围正在合肥加速形成。
同样丰富多彩的,还有体育赛事活动。9月23日,合肥市第四届农耕健身大赛在长丰县双墩镇海宝村举行。为期两天的比赛里,参赛选手们泥塘抓鱼、荷塘采莲、车水抗旱、扁担挑粮,在一个个极富农趣的项目中,玩得不亦乐乎,也起到了锻炼身体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全民健身
健康合肥”为主题,积极构建形式多样、内容多元、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以体育增添城市活力,让健身融入百姓生活。合肥市运动会、市全民健身运动会,综合性体育赛事让合肥年年都有体育节,人人都能参加运动会;合肥国际马拉松赛、中日韩三国围棋赛、环巢湖自行车赛、国际骑游大会,合肥还成功申办了2023年全国智力运动会,这些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吸引国内外体育爱好者来肥参赛,成为合肥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连续举办了60届元旦越野赛、6届青春毅行、14届体育舞蹈公开赛等传统品牌活动,增加了合肥体育事业的沉淀。此外,合肥还联合教育部门每年举办以20多项青少年赛事活动为主要内容的阳光体育体系,调动青少年人群的体育热情;通过每年1000万元城区体育事业补助经费,支持、引导各县区结合山水人文资源,打造“一县一区多品”的特色体育赛事活动品牌;并建立起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网球、健身气功、广场舞、门球等覆盖老中青少人群的9大业余联赛体系,不断提升群众性体育赛事品质。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合肥共举办各类市级以上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350多项次,参与活动人数160多万人次,各县(市)区、开发区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近1000项次,活动覆盖人群超500万人。
·本报记者
朱震宇
韩婷·
2021-09-28
00:00:00:0朱震宇
韩婷27966401为民打造文体“幸福圈”/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