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合肥市广大青少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前行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扎根基层
助推乡村振兴
位于长丰县杨庙镇的马郢社区,五年前,这里是村里年轻人都想逃离的地方。然而,这一切因为一个名叫“马郢计划”的项目和一群有爱的志愿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5年,在时任马郢社区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钟宇的推动下,以助学、助农、助村为三大目标的公益项目“马郢计划”出炉。
“马郢计划”是一项以扶贫为主要任务的志愿服务计划,由助学计划、助农计划和助村计划3个子计划共同组成,旨在架设一座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桥梁,打通城市与乡村的连接障碍,让马郢村民能够在资源交换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我来马郢3年了,目前在做一个农场项目,这个项目也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包含有机生鲜栽培、乡村旅游体验、自然教育等。在参与马郢建设期间,我加深了对农村的理解和认知,也更加认可马郢计划。未来,伴随着创客业态的不断增加,这里将有更多的文创内容,我们充满期待。”马郢乡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王义强介绍。
五年时间,马郢已蜕变为乡村田园综合体的创新样板。在马郢的脱贫建设中,返乡的村民、年轻的创客、各地的志愿者怀揣梦想汇聚于此,找到自己的价值,认同感和幸福感都不断提升。
助力乡村振兴,奋发进取迈向新征程。近年来,团市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围绕培育本土人才兴乡、服务在外人才返乡、动员社会人才下乡,为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青年人才支撑。2021年,团市委开展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扎根基层,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并组建了101名青联委员“科技兴农”“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服务团,助力乡村振兴。
传承血脉
铸就强国之魂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用青年宣讲感召青少年,先后组建市、县两级青年宣讲团和红领巾宣讲团,通过接地气、有温度、更走心的宣讲,让红色精神在青年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个夏天,我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回顾过往,展望未来。”9月9日,在红星路小学,大队辅导员王泉正在给孩子们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清晰、洪亮、饱含深情的讲述,给现场的少先队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
据了解,针对孩子们知识面窄、自律能力差,但好奇心、学习能力强的特点,红星路小学采取了多种形式把红色故事、英模人物等通过电子屏、宣传橱窗、宣传展板布置在孩子们每天必经的走廊里、道路边,让党史学习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
今年以来,团市委坚持用红色基因塑造青少年,举办了“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合肥市青少年党史知识竞赛,机关、企业、教育、卫生、基层一线、新兴领域等青年线上参与达23万人次,700多名团员青年参与线下决赛。
科技创新
吹响创业号角
这是一个召唤创新的时代,这是一个后浪奔涌的年代,合肥青年迎来了建功立业的最好时代。
类脑智能,被业界誉为“下一代人工智能”,是现阶段人工智能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在合肥高新区,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类脑”)已先后布局交通、教育、AI平台等多个行业方向,研发出多款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推动多个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并明确聚焦能源领域,以电力行业为切入口,扎实落地。
中科类脑董事长兼CEO刘海峰于2008年入读于中国科大,硕博加入中国科大-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项目。2016年,他得知母校有类脑智能方面实现产业化的机会,选择回到合肥创业。
“以前电力行业巡检靠人工固定巡检,是被动的。现在通过智能化设备,可以主动巡检,能预知发现设备上的安全隐患。”刘海峰介绍。目前,该公司在电力领域已陆续推出多款产品,包括基于可见光感知、红外感知、嗅觉感知等多类型的智能感知产品。
隔空动动手,就能操作屏幕、按钮……如今,东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超科技”)将这一科幻场景“搬进”现实。该公司研发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疗显示、信息安全、公共设施、智能家居等多领域。疫情期间,该公司利用自主专利技术,开发打造的空气成像无接触电梯按钮终端、无接触自助机等设备在写字楼、医院等投用,为疫情防控助力。(下转2版)
2021-09-10
00:00:00:02764210http://192.168.0.117/hfrb/pc/content/202109/10/content_276421.html1青春奋进正当时/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