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区划调整纳入合肥市以来,着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民宿旅游发展强劲。虽环巢湖民宿伴生性旅游资源丰富,但未做整体规划和精细化开发,旅游景点的集群效应不强。目前巢湖民宿旅游主要是单体开发、孤立发展,市场竞争力弱,没有形成“以住留人”带动性发展作用。借鉴丽江、成都、湖州等地的民宿开发经验,有利于提出适应环巢湖民宿发展的思路,打响“巢居”品牌,打造全国乡村旅游目的地。
环巢湖精品民宿的开发布局,是“八百里湖天”的珍珠环拥着江淮大地的美玉。
巢湖号称“八百里湖天”,宛如江淮大地上镶嵌的碧玉,串联着十二镇和“五区十景”,拥有着古村落文化、唐嘴水下古城遗址、焦姥文化、佛禅文化、淮军文化等人文资源,以及湿地公园、温泉等生态资源。目前,环巢湖建设了西黄山景区的“中国厵村”、柘皋峏山杨“乐陶轩”、烔炀唐嘴“烔栖南舍喃”、散兵镇“可居”、庐江县“云里安凹”等多个民宿集聚群,品牌口碑逐渐形成。但民宿多处于建设起步阶段,开发娱乐项目不多,整体分布较零散,文化特色不明显。需要以全面摸底调查为基础,编制《民宿发展布局规划》,有序引导民宿集聚发展。打造生态休闲、养生祈福、文化乡愁、渔樵耕读、农业循环等诸功能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避免同质化和低端化开发,探索“一家一院一主题、一屋一景一风情”的特色思路。实施标准化监管机制,形成星级“民宿”考评和奖补办法,促进其管理和发展。优化环湖旅游大交通,让民宿成为“驿站”串联环湖景点,形成珍珠和碧湖的开发线路。
环巢湖精品民宿的发展思路,是“有巢氏”文化的延续和“巢居”品牌的复苏。
巢湖以湖岛、湾咀、山林为自然景观,因古人类的发源地“有巢氏”文化文明,具有着崇高的历史地位。“有巢氏”是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建立古巢国,以巢居带动人类文明,位列五氏之首,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从早期的“山野穴居”到后期的“构木为巢”,以居住进化为主要贡献的“有巢”文化,加之后期勘探发现的汉代遗址唐嘴“水下古城”,其科研考古价值极高,又给巢湖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些难以复制和打造的历史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使之成为环巢湖旅游开发,乃至于民宿开发的思路。环巢湖民宿要开发“巢居”地方特色民宿品牌,结合“有巢氏”文化打造民宿主品牌,分片区划分差异化特色品牌,比如巢居的树屋和木屋、穴居的洞屋、庐居的帐篷房、水上人家的船屋等,集合周边景点完成片区特色景观模式。在发展弘扬史前文明到人类历史进程中,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和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传统文化的共生可持续发展。
环巢湖精品民宿的深度价值,是乡村振兴、居民幸福感提升和城乡融合发展。
农业农村部《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中提出了“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建设思路。民宿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体,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最有效的切入点,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由民宿带动的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旅游业态培育工程”会整体推动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对于原住民来说,民宿带动了产业振兴,改变了村庄面貌,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了农民的致富门路,也带动了假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提供了短途度假休闲游的目的地,在富有家庭味、乡土味和人情味的个性化服务中体验风土人情,享受悠游情趣,放松紧张生活。在政府帮扶、企业开发、村民共建的民宿发展模式中,实现了城市和乡村的共生发展,收获了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样,民宿产业可以不影响基本农田的日常耕种,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更灵活的就业形式,祖业增值、忙时务农、闲时打工。在乡村老龄化和空心化的现状中,将闲置荒废的古民居加以修缮建设,通过对周边闲置土地、山林、滩涂等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保留乡村原貌,融合城乡人口,为乡村重新注入活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农村转型发展之路一直在探索,绿色经济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开发民宿,才能留住游客,将旅游变为多产业融合的业态资源。环巢湖民宿开发具有先天的优势,更需后天的塑造,才能打响“巢居”品牌。
[作者单位:中共合肥市委党校;本文系2020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乡村旅游地居民社区感研究(编号:2020CX047)”研究成果)]
□朱梦姗
2021-06-24
00:00:00:0□朱梦姗2581570http://192.168.0.117/hfrb/pc/content/202106/24/content_258157.html1环巢湖民宿旅游发展思路探析/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