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合肥日报
合肥日报3/enpproperty-->

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合肥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工业经济呈现有速度、有质量、有竞争力、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入选国家首批战新产业集群,智能语音入列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战新产业发展(2017~2020年)、工业稳增长(2018年、2020年)共六次获得国务院通报激励,在赛迪发布的《2020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中,合肥列全国重点城市第14位。

——这五年,“金字招牌”更亮,产业成为城市新名片。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的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合肥“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定位。五年来,合肥先后跻身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集聚区试点、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等。连续三年在合肥成功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习近平主席向2019年世界制造业大会致贺信。成功举办三届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三届世界声博会。

——这五年,工业发展更稳,制造实力实现新跨越。2016~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保持9.5%的中高速增长,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特别是2020年,克服“疫情、汛情”重重困难,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全国、全省5.5和2.3个百分点,居省会城市第3位,工业对GDP贡献率达44.5%,为实现全市GDP过万亿、“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提供了坚强支撑。今年1~7月,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8%,增速居全省第1、省会城市第1、长三角主要城市第2、GDP相近城市第1。

——这五年,产业能级更高,标志性产业链取得新突破。“芯屏汽合”“集终生智”成为合肥产业新地标。现已拥有家电、智能语音、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4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集成电路产业拥有存储、驱动芯片2个方向12英寸生产线,获批“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新型显示产业影响力日益提升,液晶面板出货量约占全球10%,“全球显示之都”闪亮世界;中国声谷实现营收、入园企业“双千目标”,列入国家战略;家用电器“四大件”产量连续十余年全国领先,智能化、高端化产品占比持续提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跻身“千亿产业”,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光伏产业坚持“产业+应用”双轮驱动,装机规模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这五年,发展质量更好,产业结构得到新优化。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速壮大。2016~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2%,对全市规上工业贡献率由41.4%提高到95.6%。今年1~7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6.9%,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7.2%。

——这五年,有效投入更大,提质增效带动新项目。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管行业必须管投资”理念,推动资源要素向重大项目集聚、政策向重大项目倾斜,以龙头企业的引进培育和重大项目的加快建设推进产业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加速产业集聚。京东方10.5代线、维信诺AMOLED

6代线、康宁玻璃基板、长安汽车、通威太阳能电池、大陆马牌四期、江淮大众、蔚来中国总部、欧菲光等重大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为全市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这五年,策源能力更强,研发创新汇聚新动力。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等载体建设,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一大批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总数超1400家,全市制造业研发机构数、研发投入额、研发人员数等占全市总量70%;大企业实现企业技术中心全覆盖,建成54个国家级中心;拥有8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居省会城市第一;已建设15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这五年,“两化”融合更深,新基建夯实新支撑。发布工业互联网白皮书,制订三年行动计划,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现已建成5G基站超1万个,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巢湖明月”正式运营,累计培育国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0余家,上云设备总数超39万台套,1.3万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创新实施智能制造“百千万”工程,累计培育117家智能工厂、1107个数字化车间,354户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证。

——这五年,服务体系更优,企业竞争力实现新提升。逐年加大市级先进制造业政策资金投入,产业基金、借转补、财政金融产品、事后奖补等政策工具不断丰富,普惠性政策、产业政策、创新政策、人才政策等共同发力,提振产业发展信心、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新增上市公司28家。2020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7家企业登陆科创板,居省会城市第一位。目前,全市拥有产值超百亿企业13户、千亿企业1户;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户,42户企业入选国家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公示名单。

面向“十四五”新征程,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着力点,实施“强核、强基、强链、强企”等重点工程,持续优化制造业发展生态,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编辑:丰贤胜)

2021-09-03

00:00:00:0合肥市经信局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27477801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