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挥影视作品在乡村振兴中的思政教育作用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合肥日报
合肥日报3/enpproperty-->

我国已全面进入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在这一伟大进程中,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可以把握时代脉搏,艺术展现新时代的新农村、新农民和新农业,在文化建设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和先进性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深刻理解乡村振兴题材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有助于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在电影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中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向人们传播主流思想道德观念和规范,影视作品在传播过程中被环境因素所肯定和强化,从而调动人们接受并转换为个体意识,并进一步形成行动指南。影视作品利用丰富的声画元素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在反映新时代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同时,鞭笞落后的老观念和旧习俗,一改农村影像中对农民和农村的刻板表现,展现出新时代农村故事和中国故事的全新面貌,使人们在观影的同时实现自我教育,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同时,也让影视作品本身起到了源于社会并反作用于社会的双向作用。

(二)有助于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发展之中,在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中坚守爱国主义情怀,奋斗前行。通过真实扶贫故事的艺术改编,让思想政治教育直达人们心底,人们为太行山奋斗终生的李保国教授、用行动让一个村子人相信勤劳致富的郭建南、将青春洒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黄文秀等更多平凡英雄为国为民奉献而感动,更是将这种感动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和自我鞭策,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与使命。

(三)有助于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中国脱贫历史尤为深远,脱贫攻坚战展现出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斗志,创造出属于中国属于世界的奇迹。共同的理想信念使扶贫干部和百姓拧成一股绳,共圆小康梦,唤起银幕内外每个人内心的农村印象,由此产生共情,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发挥乡村振兴题材影视作品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基本遵循

(一)秉承源于生活的艺术再创作,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乡村振兴题材影视作品的实践就在于其创作讲究“接地气”,如何在作品中既实现故事本身精彩的讲述,又能传递出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普及化的目的,这是需要平衡和兼顾的。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创作尤需重视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只有基于现实生活的创作,才能真正反映时代,讲好中国故事。

(二)丰富艺术表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传播力。相较于其他文艺形式,影视作品普遍更为形象直观,更易被大众所接受。在互联网已经相当普及的当下,借助于社交和视频平台,乡村振兴理念能够借助于影视作品达到更为精准且广泛的传播,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传播能力和传播效力。

(三)贯彻历史逻辑,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以镜头语言表现历史记忆与现实巨变,打破城乡二元对立的长久格局,是乡村振兴题材影视作品在文化上的美学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乡村振兴影视作品的叙事方式要从宏大叙事转变为关注“人”的生活和发展,因此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当下影视作品融合得更为紧密,需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之上,表现过去与现在、传承与发展,展现新时代潮流。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本文系2021年合肥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扶贫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立项号:HFSKQN202108)成果]

2021-10-14

00:00:00:0□蔡珍椽28187501发挥影视作品在乡村振兴中的思政教育作用/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