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向着美丽中国新画卷合肥再出发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合肥日报
合肥日报3/enpproperty-->

前不久,有鸟类爱好者在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首次观察到濒危水鸟棉凫,由于棉凫在中国数量稀少,已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稀有等级。

不光是稀有的棉凫,黑翅长脚鹬、斑嘴鸭、须浮鸥等众多水禽也在巢湖湿地栖息度夏。它们时而在水面振翅翱翔,时而扎入水中捕食,如画般的自然湿地生态美景跃然眼前。这只是巢湖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一个剪影。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厚植绿色发展优势,驰而不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巢湖综合治理,重拳整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更靓……今日之合肥,生态“高颜值”、发展“好气质”大美生态画卷正渐次铺展。

向着建设美丽中国新样板的目标,合肥风雨无阻向前进!

筑牢制度屏障守护绿水青山

“沿着南淝河、董铺水库巡河近十公里,每天的步数基本都在2万步以上。”46岁的瞿贤宝是蜀山区南岗镇鸡鸣村村级河长。为守护好合肥“母亲河”,保护城市“大水缸”,2017年担任河长以来,他累计巡河1000多小时、7000多公里,共发现、解决各类问题100多个。

自2017年全面实行河湖长制以来,合肥紧盯管好“盆”和“水”,共设市、县、乡、村四级河长4005名、湖长180名。“十三五”期间,各级河湖长巡河40万余次,发现并解决问题14600余个。开门治水,联合治水。我市还在全国率先推行“河湖长+排长+警长+检察长+民间河长”的五长治河模式,建立共治共建共享的河湖长制工作新格局。

举一纲而万目张。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坚持高位推进,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双主任制的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并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调度督查、约谈等措施,倒逼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全力以赴攻坚治污。

与此同时,搭建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全面凝聚“绿色发展”共识。从全面推行“河长制”到率先建立“林长制”,从出台合肥“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到加快建设绿色美丽巢湖“20条”、《巢湖综合治理三大工程实施方案》,一系列政策、制度、办法的制定出台,进一步完善了全市生态环保工作的政策和制度框架体系。如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打造优质优良宜居宜业的生态新高地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行动。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否则就成了“没有牙齿的老虎”。近年来,合肥市利用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契机,及时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以环保督察为抓手,倒逼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让百姓更好地共享“生态文明”成果。2020年,2户企业列入市级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户、绿色设计产品34款。“十四五”期间,合肥将进一步推动源头治理,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从源头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加快传统行业绿色转型和升级改造,加速化解和淘汰低效和落后产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大工程”打造“最好名片”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2020年1月1日零时起,巢湖在长江流域重点湖泊中率先开启全域禁捕,禁渔期暂定为10年。

47岁的杨永福结束了30年“水上漂”的生活,转型过上了新生活。不再下湖打鱼的他,去年在花塘河附近承包了218亩鱼塘,放养了5万尾鱼苗。“有2万尾鱼苗今年8月就能上市,顺利的话今年收入能有40多万元。”杨永福笑着说,未来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2020年,合肥全民落实禁渔政策,2209户渔民退捕并得到妥善安置。

一手抓禁渔,一手抓放鱼。今年6月6日,全国“放鱼日”,400万尾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鲢鱼、鳙鱼鱼苗“游”入巢湖,此举可以有效缓解巢湖鱼类“小型化”趋势,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助力渔业资源修复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

巢湖综合治理,合肥一直在路上。近年来,合肥以巢湖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深入推进“河长制”、全面建立“湖长制”,连续实施六期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截至今年4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263亿元,巢湖“颜值”“品质”实现双提升。“十三五”期间,巢湖水质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出湖入江水质持续保持优良。其中,2020年巢湖水质由2015年劣Ⅴ类好转为Ⅳ类;流域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有“国宝”之称的东方白鹳重现巢湖半岛湿地。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牢记殷殷嘱托,当前,合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系统实施巢湖综合治理碧水、安澜、富民“三大工程”,推进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四源同治”,加快修复巢湖流域生态环境,努力尽早把巢湖打造成为合肥最好名片。

目前,环湖十大湿地建设初见成效,其中,巢湖湖滨、派河口2个湿地已完成保护修复任务;三河湿地已完成生态恢复并通过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十八联圩湿地二期、三期快马加鞭向前推进。

据统计,环湖修复湿地达6.2万亩,为巢湖休养生息留足空间,湿地资源记录的植物数量由2013年的211种升至275种,沿岸有记录的鸟类总数已达300多种。八百里巢湖,正成为水草丰茂的“候鸟天堂”、市民亲湖亲水的“网红”打卡地。

“三大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

如今,蓝天白云正成为市民习以为常的风景。晒蓝天、晒白云、晒远山……城市“气质”持续改善,市民的感受最直观。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合肥PM10、PM2.5年平均浓度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低值,实现连续7年“双下降”。同时,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首次清零。值得一提的是,当年6~8月份,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3个月达到100%。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年度空气质量改善十佳城市中,合肥榜上有名。

城市“气质”的持续改善,正是合肥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和生态担当的具体体现。烟花爆竹禁放、餐饮油烟整治、吹响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号角……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合肥市四面出击、重拳施为,下大气力全面整治涉气环境问题,强化控煤、控尘、控气、控车、控烧等“五控”措施,严格落实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全市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天更蓝,水亦更清。近年来,合肥市攻坚克难“治水”,水环境持续好转。在碧水攻坚战中,我市以控源截污、节水净水、生态修复为重点,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纵深推进“河长制”、全面建立“湖长制”,全市水环境持续好转。瞄准重点水质断面,强化十五里河巡查调度,先后对南淝河、白石天河等开展专项行动,推动流域一大批突出问题整改。环湖河流方面,2020年,纳入国家、省考核的15个地表水断面均达到年度考核要求。与上年同期相比,丰乐河、杭埠河、白石天河、裕溪河、双桥河、柘皋河、兆河、十五里河等河流总体水质保持良好,派河水质保持轻度污染,南淝河水质由劣Ⅴ类好转为Ⅴ类。“去年,我市共计获得省级水环境生态补偿资金2950万元,位列全省第一。”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正在走进现实。

为了让土地更洁净,合肥持续推进净土保卫战,不断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和监管,加强建设用地污染治理修复,完成南七叉车厂等地块修复。2020年,我市基本建成蜀山小庙、肥西厨余垃圾处理项目,以及肥西垃圾焚烧厂、龙泉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生活垃圾即将实现“零填埋”处理。

绿色生态画卷有“颜”又有“值”

走进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树上精致的人工鸟巢格外引人注目。这些鸟巢直径20至30厘米不等,有圆形的,有多边形的,与整个公园环境十分协调。“鸟巢全部是木制材料,不仅环保,也能有效防止鸟类天敌的侵入。”该公园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次首批安装的200个人工鸟巢主要是吸引更多的鸟类在园内安家,以期增加鸟类多样性和密度。据了解,在巢湖半岛湿地栖息的鸟类现有12目25科38属55种,其中东方白鹳、白琵鹭等珍稀鸟类,已成为这里的常客。

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得益于林长制,合肥“绿文章”越写越精彩。2017年,合肥率先在全省推进林长制改革,并将其作为建设绿色之都、生态之城的主抓手,用一个个实实在在、与百姓切身相关的项目加以推进。环巢湖十大湿地、江淮分水岭生态廊道、官亭国家生态公园、合肥植物园等4个市级和18个县级林长制改革示范区项目建设持续加速。“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人工造林43.9万亩、绿化6000万平方米,绿色早已成为合肥的最美底色。

城外绿意环绕,城内繁花似锦。今年,“十大公园”加速推进,一批百姓身边的小公园、小游园建成,市民在家门口尽享“绿色福利”。市林园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合肥计划新增、改造提升绿地面积600万平方米;建设小公园、游园40个;建设绿道100公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乘着乡村旅游东风,庐江县柯坦镇蒲岗村办起了标准化茶叶基地。“平时采收茶草,卖给游客,年底还能拿到分红。”茶农叶红玲说。近年来,庐江县以茶为媒,将茶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来抓,绿色生态茶园面积发展到10万亩,茶叶年产值达4亿多元,上万户茶农种茶得到实惠,增收致富。

好了生态,鼓了腰包。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绿色富民产业实现多元发展,大圩葡萄、张祠村油桃、长丰薄壳山核桃、庐江油茶和黄桃等已形成规模;森林生态旅游日渐繁荣,举办全市森林生态旅游节,蜀山森林公园、紫蓬山风景区等各大森林生态景点持续增温,全市森林旅游实现年收入18亿元。乡村旅游业、林下种植和养殖业等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也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为农户打开增收新大门。

·本报记者

王蔚蔚·

2021-07-01

00:00:00:0王蔚蔚2601800http://192.168.0.117/hfrb/pc/content/202107/01/content_260180.html1向着美丽中国新画卷

合肥再出发/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