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奋力建设“强富美”现代化新庐江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合肥日报
合肥日报3/enpproperty-->

回首“十三五”,庐江县经济总量跻身“全省十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龙磁、大地熊等企业先后成功上市,成为全省最大的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和最大的磁性材料产业基地。

“十四五”开局之年,庐江又入选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获评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和中国未来投资热点百佳县。

盘点总结

五年发展硕果累累

过去五年,是庐江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抢抓发展机遇、经受重大考验、取得突出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庐江县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无往不胜的磅礴伟力,推动县域发展闯关夺隘、破浪前行。

精准发力,“三大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果

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大力推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推动实施社会扶贫“三大工程”,创新开展已脱贫户分类管理,实现现行标准下9.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先后三年在省级考评中获“好”的等次。

全面打响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白石天河、兆河等流域综合治理稳步推进。建立健全三级“林长制”体系,绿化覆盖率由33.3%增至42%,获评国家园林县城。全面落实“1+9+N”总体部署,建立维护稳定“3+X”、舆情联动处置等机制,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

探索创新,乡村振兴初显成效

乡村振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改变农村环境、孕育乡村产业、树立文明乡风,一幅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宏图正在庐江土地上渐次展开。如今,随着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持续推进,庐江的农村处处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510”产业基地发展到94.7万亩,是2015年的9倍,放马滩稻虾(渔)被认定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庐江大米入选全国首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白云春毫等6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识认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实现全覆盖。党建引领信用村全省试点工作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党组织“牵线”、金融“搭台”、信用“串联”、群众“唱戏”的路子。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均经营性收入达31.2万元,较2015年翻三番。坚持规划引领,先地下后地上,先硬化后美化,先整治后提升,3021个村庄完成“五清一改”,418个村庄实施“五化两改”,131个省市中心村建设高质量完成,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县,进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拟激励县名单。持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3个村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提速提品,城镇建设持续加快

要想领略庐江城镇建设的变化,不妨亲自来庐江走一走、看一看。

增加路网密度,畅通城内交通网,对接城市快速路,兴建高速铁路,让庐江人民出行更加便利。徽州大道南延项目加速推进,这一连接合肥主城区与庐江之间的快速通道将使庐江真正融入合肥的“半小时经济圈”,实现与合肥同城化发展。全面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合安高铁、合安高速“四改八”等建成通车,累计实施农村畅通工程3170公里,内联外畅交通网络初步形成。积极推动集镇整治,基本实现公交、环卫、供水、污水处理城乡一体化。

五年来,累计实施大建设项目470个,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36.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45.5%提升至53.2%,入选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蝉联第四届省文明县城。

改善民生,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民生,是社会最大的基石。筑牢民生之基,是百姓最大的福祉。庐江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实打实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五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15.7亿元,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入选全国第二批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财政绩效管理获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先进典型县”表彰,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安徽散文之乡。深入推进依法治县,依法规范信访秩序,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充分发挥审判、检察职能作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力提升,获评国家信访工作“三无县”,平安建设连续三年在市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抓基层打基础、抓班子带队伍、抓党风树政风。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不胜,我们的力量才会无坚不摧。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狠抓政治监督,有力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认真贯彻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宣传思想工作进一步加强。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八个纳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深入实施新时代基层党建“红色基因”工程,推行“头雁领航·网格聚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机制,获评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

谋划未来

“六大行动”促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机遇无限,催人奋进。今后五年,是庐江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时期,是庐江奋力赶超、全面跨越的战略机遇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庐江县将远谋近施,接续奋斗,坚定朝着“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现代化新庐江进军。

全面推进合庐产业新城(合肥南部新城)建设行动

高起点规划南部新城。秉承“生态优先、蓝绿交织、产城融合”理念,高标准开展新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到“十四五”末,新城建设初具规模,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人。

按照“四个优先”原则建设南部新城。以最快速度、最高质量稳步推进征地拆迁及安置房建设。加快合肥四十二中南城校区、上海东方医院南城医院等项目建设,积极引入上海、合肥等地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提高新城综合承载力。加快推动宿松路南延、徽州大道连接线、轨道交通到庐江建设,拉近南部新城与市区的时空距离,让南部新城与滨湖科学城融合一体发展。

全力支持大学城建设。积极支持安徽大学未来学院、安徽农业大学新校区、新华学院新校区建设,打造合肥第二个大学城。着力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带动区域、人才、知识创新,逐步发展成为合肥、安徽乃至长三角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

严格标准布局重点产业。紧扣“智造新区、活力新城”目标,认真做好产业规划,统筹产业基地与新城建设,严把项目准入关,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总部(研发)基地三大主导产业,吸引长三角区域重大产业、重大项目到新城布局、向新城集聚。到2025年,力争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00亿元。

积极争创国家级农高区。按照国家级农高区的规划和标准,全力打造“一心三园五基地”,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逐步建成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发展新高地。

全面实施产业培优培强行动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聚力推进新能源电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型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五大重点产业,做大做强磁性材料产业,持续推进省级磁性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到2025年,磁性材料产业规上产值达100亿元。围绕合肥“芯屏汽合”等产业配套,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

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以争创省级创新型县为抓手,积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规上工业企业三年倍增计划,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规上工业企业“双提升”,到2022年,全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分别达85户、236户。

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庐江高新区西向扩容,加快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力争到2025年,庐江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00亿元,积极争创国家级高新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行动

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持续巩固“510”产业发展成果,大力实施现代农业“510+”产业升级行动计划,加快发展都市农业、有机农业、互联网农业,打造合肥“菜篮子”。

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广柯坦“杨庄模式”,全面推进中心村“五化两改”、一般村庄“五清两改”,健全管护长效机制。推动实施集镇提升五年行动,强化“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完善统一高效的议事协调工作机制,着力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庐江样板”。

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行动

加快旅游景点景区建设。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扎实推进重点区域、重点景区、重点项目旅游规划编制,实现旅游产业全域统筹布局。充分发挥精品景区辐射带动效应,重点建设“三山一湖、三寨一海”旅游景区。

逐步发展全域旅游。持续打造一批具有庐江特色的乡村振兴精品线、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争取开通长三角城市到庐江“乡村旅游专列”,打造长三角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创新旅游经营管理模式。积极对接沪苏浙,搭建全域旅游平台,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不断增强“乡村旅游到庐江”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行动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大气污染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努力把“生态短板”变成“生态样板”。

实施巢湖碧水安澜富民工程。扎实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全面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持续巩固白石天河、兆河保卫战专项行动成果,确保国考断面年均达标。扎实推进九个万亩大圩和五联圩、黄屯联圩提标加固,着力抓好庐城、盛桥、罗河等集镇防洪提标。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支持传统行业绿色化改造,确保工业企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持续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建筑等创建。

全面实施民生福祉提升行动

高标准推进县城城镇化建设。紧抓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机遇,有序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实施周瑜大道西延工程,积极实施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高水平优化公共服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健康庐江建设,加快县、镇两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动社会化养老服务。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文艺志愿服务、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

高质量加强民生保障。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

高效能推进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庐江”“法治庐江”基层基础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实“三到位一处理”,多元化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全面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深入推进“五社联动”社区治理。

中共庐江县委宣传部

策划

周跃东

苗地

邢乾

等供图

2021-07-20

00:00:00:0周跃东

苗地

邢乾

等供图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26464501奋力建设“强富美”现代化新庐江/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