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并对学校思政课提出了“八个相统一”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学校课堂教育实际,着力在“理”与“行”深度融合上下功夫。
一、说“理”明“理”,是上好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核心内容
中学生身心发育还不成熟,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应该要在“哲理”、“政理”、“法理”、“心理”等方面加强培育。
“哲理”培育,就是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弄懂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联系、发展与矛盾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政理”培育,是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让学生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分配制度、外交政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五大发展理念等,从而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制度、法规。
“法理”培育,不仅要让中学生明白法的本质特征,而且要让他们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法规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时代特征。要教育学生明确政治权利和义务,真正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做一个合格公民。
“心理”培育,就是要遵循认知规律,通过教育,让学生自尊,自爱,自强,具有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热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讴歌新时代,拥护改革开放,拥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学思政课的“思”,就是要突出内容的思辨性,思维的开放性;“政”就是要把握住方向盘,要突出价值观的引领;“课”就是要把课堂作为载体,把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真正践行立德树人的天职,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方法,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
二、切实可“行”,是上好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前提条件
首先,中学思政课教师要“行”。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广大中学生在“拔节孕穗期”茁壮成长,关键在教师。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总要求。中学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学问,掌握科学的教法,而且要有高尚的品德和信仰,时刻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要树立自身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自己的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其次,作为思政教育主阵地的学校要与时俱进,创新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机制。要紧跟时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让教育回归本质;要坚持分层推进,让名特教师示范思政课,骨干教师探索思政课,青年教师创新思政课;要搭建教研平台,组建科研团队,加强教学研讨,推动思政课教学持久深入地开展。
再次,坚持理行融合,引导学生知行统一,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开好中学思政课,需要做到六个结合:中国梦同我的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与时代相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现代文明相结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安全教育、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相结合。要通过知行合一的教育,推动理与行的深度融合,让学生深切体会真理的魅力,感受发展的脉搏,激发自身全面发展的自觉,从而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巢湖市烔炀中学。本文为2019年度合肥市社科规划项目“新时代合肥市中学生思想道德培育对策研究”(HFSKYY201926)阶段性成果)
2019-07-30
00:00:00:0□肖三
程良巨938420http://192.168.0.117/hfrb/pc/content/201907/30/content_93842.html1新时代中学思政课的
“理”与“行”/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