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撮镇镇打造宜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合肥日报
合肥日报3/enpproperty-->

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七大战略之一。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撮镇镇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镇情实际,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凸显特色,快速有效地推进乡村振兴各个项目建设,致力于打造和谐宜居环境,为撮镇群众建设美好家园。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撮镇特色

撮镇镇作为肥东县的经济重镇,紧邻合肥主城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具备实施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利条件。

经济较发达,产业基础好。撮镇镇是全县唯一一个省级产业集群示范镇,镇内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建筑建材在全县乃至全市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2010年以来,镇内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快递物流业约占全市收发件的70%,第三方物流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能为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提供重要的物流渠道平台。

交通便捷,基础设施条件好。撮镇镇是合肥市1331战略中的合肥市主城区域,2013年以来,立足主城区建设,全镇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先后建设完成包括繁华大道、裕溪路、和平路、瑶岗路等市政道路35条;裕溪路高架项目即将完工。撮镇镇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开展二十埠河、三十埠河流域水质达标提升工程,完成龙塘二变、龙塘给水加压泵站等电力、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提标工程,整体环境承载力进一步提升。

区位优越,自然环境好。撮镇镇目前重点实施的乡村振兴项目分别位于旭光社区、长乐社区。这两个社区位于合肥市未来规划的三环线以内,毗邻长临河镇,距离合肥市包河区、滨湖新区、巢湖直线距离不超过20公里,境内南淝河流域支流水系多,自然环境较好。同时,随着市政道路进一步完善,区域内将有店中路、繁华大道、方兴大道等多条市政重点道路,发展空间大。

人居环境提升彰显撮镇美景

生态宜居,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近年来,撮镇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在践行“1335”的乡村治理新工作模式下,撮镇镇坚持贯彻落实以“一个总体思路”为引领,以全面开展“三大行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主线,以深入实施“三大革命”(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为重点,以一体推进“农村五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长乐社区集镇作为撮镇镇的老集镇,现有25个村民组,居民1100户,人口2755人,其中,集镇集中区8个组665户1540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撮镇镇城市化进程的步伐,改善当地脏乱差的环境是群众心中多年来的美好愿景。

为了稳步推进长乐社区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撮镇镇成立了以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镇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长乐社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指挥部,通过现场办公和驻点协调全力推进各项工程建设。在进行环境改造项目提升过程中,撮镇镇积极号召当地群众参与设计,并由群众推选产生由11名老干部、老党员等组成的理事会,实现了由“要求群众参与”到“群众积极要求参与”的转变,为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自今年4月份起,长乐社区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进行公厕、道路、管网、农贸市场、停车场、沿街立面的设计改造。一期工程主要任务为集中区环境改造,计划至2019年12月上旬,利用200天左右时间,基本实现长乐社区集镇集中区域内街道、村组的净化美化和宜居宜业。在一期工程实施过程中再结合实际布置集中区周边村组的二期整治相关工程。

截至目前,改造区域的违章搭建拆除工作全部完成,共拆除违章建筑500平方米左右;拆除农户门前雨棚13户300余平方米以及社区老办公室危旧房屋800余平方米。污水管网包含的主管网、支管网、入户管网施工基本结束,正在补缺完善阶段。同时,道路、立面改造等十项工程的设计基本结束,工程招标、入场建设工作正在逐步推开。

围绕“建设十大工程,建设美丽长乐”基本规划方案,长乐社区的人居环境正在逐步变化。长乐社区的蝶变,是撮镇镇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一张属于撮镇镇生态宜居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项目打造撮镇名片

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为打造特色产业,撮镇镇积极加快农业产业化规划和布局,引导、组织农业产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生产,通过打造多个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旭光田园综合体项目是撮镇镇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其中基础类项目投资约1.3亿元,规划建设期约三年。通过项目的推进,将完成包括房屋外立面改造、道路及庭院绿化、房屋拆迁、污水管网建设和村庄环境治理等工作。

撮镇镇按照先立面、后硬化,再绿化、再治污的思路,克服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快速推进农房立面改造、庭院绿化、污水管网建设等各项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利用春季植树的大好季节,撮镇镇立足项目内的万亩樱桃园,打造了“春季樱花浪漫,秋季桂花飘香”四季鲜花盛开的美丽乡村景色。

截至目前,整体项目共完成长复路、涧南路两侧违建拆除11户,面积1200余平方米;农户房屋立面改造项目287户;门前硬化面积14259平方米,其中门前搭桥52座;门前庭院绿化面积12693平方米;雨污水管网已经完成十个村民组。同时,对大刘自然村和路西自然村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目前,立项、科研、设计等手续已完成,概算约1200万元。

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的同时,围绕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发展要求,旭光田园综合体项目还将通过对村庄进行总体规划,将1000余户农房进行个性化改造,建设“十八涧”自然景观区,大力发展都市休闲观光业,致力于打造合肥市知名的“乡村庭院”。发展民宿民俗之外,为进一步加强经济带动效益,强化产业基础,撮镇镇将在樱桃园各项产业的基础上,发展江淮特色食品和田园蔬菜种植,丰富乡村振兴产业内容,增强项目经济带动能力,切实提高群众的收入。

乡风民风建设铸就撮镇精神

撮镇镇作为千年古镇,有着因孔子传说而得名的美誉,有着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的红色精神传承。随着经济社会蹄疾步稳的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革除陈规陋习,建设美好乡风民风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经路,更是丰富基层群众精神的奠基石。

以建华社区“文荷馆”、唐安“朱氏家训”为代表的移风易俗新做法,是撮镇镇全面推进新时代新风尚的重要标志。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撮镇镇各村居先后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组织了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入户的理论宣讲、家门口的文艺演出、身边的志愿服务等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受到了全镇群众的积极拥护。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是撮镇镇推动乡风民风建设的新载体。作为宣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撮镇镇紧贴撮镇群众需求,开展了多个主题文艺演出、多场专题知识讲座和多类志愿服务活动,镇村两级的47支志愿服务队走近群众身边,先后服务群众逾3万人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全覆盖建设,是撮镇镇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更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平台。下一步,撮镇镇将进一步完善阵地建设,创新性开展志愿服务,增强全镇上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广大基层群众积极培育良好乡风民风,为撮镇镇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千川会海阔,风好正扬帆。撮镇镇正站在新的发展风口上,新征程、新阶段、新目标,撮镇镇将深刻把握新时代要求、负起新时代责任、走好新时代道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撮镇镇将坚持通盘策划、主动作为,创新推动党的建设、协调推进城市建设、统筹推进乡村建设,为推动全镇高质量发展服务,围绕“全省争一流,全国进百强”这个奋斗目标努力拼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绘就美好的撮镇篇章。

·本版文字由

吴冰靖

余宣扬

提供·

2019-11-08

00:00:00:0吴冰靖

余宣扬1228370http://192.168.0.117/hfrb/pc/content/201911/08/content_122837.html1撮镇镇

打造宜居环境

建设美好家园/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