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水边的繁华沧桑之巨变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合肥日报
合肥日报3/enpproperty-->

北纬30°56′-32°33′、东经116°40′至117°58′,有一座城市,居安徽中部、江淮之间,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靠山抱湖、临江近海。这就是合肥,地处长江三角洲西翼,属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是沿海的腹地、内地的前沿。

合肥,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说古老,以合肥为中心的环巢湖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3000多年的建城史中,合肥有2100多年的县治、1400多年的府治史,流传着有巢氏构木筑巢的传说、洗耳恭听的故事、张辽大战逍遥津的典故、包公铁面无私的佳话;说年轻,1952年,合肥才正式成为新中国安徽省省会。

一部光辉璀璨的文明史

了解一座城市,先要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

人类择水而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4000余年。

合肥与水结缘。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此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楚、吴、越,后又属楚。秦始设郡县,合肥属九江郡。“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合肥县志·营建志》载:“汉献帝时,刘馥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合肥成为“输会”城市,首次成为州治所,即指此城。

素称“三国故地”的合肥,由于魏、吴长达30余年的争夺,曾遗下众多与三国有关的故址。有证可考,有史记载的就有三国新城、袁术墓群、筝笛浦、藏舟浦、回龙桥、飞骑桥、斛兵塘、逍遥津与教弩台。逍遥津,又名“窦池”、“斗鸭池”,古为淝水上的津渡。现位于老城区的逍遥津公园,不仅完整地保存一座曹魏大将张辽的衣冠冢,还有一尊横刀跃马的张辽塑像。三国时张辽在该处打败了东吴军,《三国演义》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描写了这一历史事件,由此闻名华夏。

合肥又称“庐州”,“庐”字何来?史料记载,周王朝建立后,所面临的政治形势相当严峻。武王统治如此大的区域,担心诸侯叛乱,为了巩固政权,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决定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政治制度,建立诸侯国,合肥被封为庐国。当时每个诸侯国都是有爵位的,分别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庐国当时是四等爵位,所以又叫庐子国。后来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

历史上,合肥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之称,历来是重要商埠和兵家必争之地。

1912年,庐州府废,合肥县直属安徽省。民国初,合肥城延续清代城池结构,但对城池进行了重新规划。城池周围绕以河流及沟渠,南北短而东西长,呈一椭圆形。

抗日战争时期,合肥饱受日本侵略者摧残。1938年5月14日,日军以猛烈的攻势占领了合肥。据环城公园内的拱辰桥死难者纪念碑记载,在拱辰桥,日军用机枪、炮弹、刺刀疯狂屠杀合肥人民,在被日军占领的数月之内,合肥被屠杀同胞就高达5000余人,这一数字约占沦陷后合肥人口的一半。从此,合肥人民奋起反抗、同仇敌忾,开始了饱含悲和伤的苦难历程、历经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徽省省会由立煌县(今金寨县)迁至合肥。

1949年1月21日下午3时许,解放军战士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合肥东门进入,合肥和平解放。1952年,合肥成为安徽省省会。

一部快速成长的城建史

新中国成立之初,合肥只是一个5平方公里、5万人口的小县城。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合肥行政区划几经调整,范围逐步扩大。

1949年2月1日合肥正式建市时,划市区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一直辖镇、第二直辖镇。同年4月,两直辖镇合并成立第四区;按照华东军政委员会“关于十万人口以下城市不设区的决定”,9月,撤销4个区,分设大东门、车站、西门、北门、南门5个派出所辖区。

不过,随着1951年1月,肥东县的城东乡、东外乡、张洼乡和肥西县的城南乡、卫岗乡、德胜乡、金斗乡、北外乡划入市区后,在这一年的11月,撤5个派出所,成立车站、东市、西市3个区。

1960年3月,改车站区为东市区,原东市区改为南市区。

1963年8月,改南市区为中市区。

2002年3月,合肥市区划调整,大致以南淝河、板桥河、老环城路、金寨路为界,将原东市区、中市区、西市区、郊区分别调整更名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

合肥所辖县也几经变化。

肥东县:1949年10月,肥东县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一级行政区划)巢湖专区。1952年3月28日,肥东县改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滁县专区。同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撤销皖南、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合并成立安徽省。肥东县仍属滁县专区。1956年11月12日,肥东县改属蚌埠专区。1958年6月21日,肥东县改属合肥市。1961年4月7日,肥东县从合肥划出,先后改属滁县专区、巢湖专区、巢湖地区、巢湖行署。1983年6月7日,肥东县复归合肥市辖。

肥西县:1948年12月底,肥西民主县政府在杨新圩(今江夏乡境)成立,肥西建县,属中共皖西三地委领导。1949年10月,肥西县民主政府改称肥西县人民政府。1950年,肥西县隶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1952年2月,肥西县改属皖北行署六安专区。1952年8月,皖南、皖北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肥西县隶属安徽省六安专区。1958年9月,肥西县划属合肥市。1961年4月,肥西县又划归六安市专区。1983年7月,肥西县复属合肥市辖。

长丰县:196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分别从寿县、定远、肥东、肥西4县边缘划出部分地区设立长丰县,属合肥市辖。因境内大部分地区属清代寿州长丰乡而得名。取“长丰”为县名,也寓意“长治久安,人寿年丰”。

2011年8月,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原居巢区改设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庐江县划入合肥市。合肥市现辖四县(肥东、肥西、长丰、庐江)、一市(县级巢湖市)、四区(瑶海、庐阳、蜀山、包河),并拥有四大开发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面积1.14万平方公里。

这里人杰地灵,从古到今孕育了包拯、刘铭传、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等无数杰出人物,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里区位优越,位于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腹地,以合肥为圆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涵盖中国最发达地区的5亿人口,占全国50%的生产总值和40%的消费市场。

这里交通便捷,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际机场、内河航运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初步形成现代立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这里科技雄厚,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也是全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

这里环境优美,是全国首批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低碳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山水相依、林园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里宜居宜业,是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连续荣膺中国最爱阅读城市称号,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2019-09-12

00:00:00:0合肥:从璀璨历史中走来,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上)1073450http://192.168.0.117/hfrb/pc/content/201909/12/content_107345.html1水边的繁华

沧桑之巨变/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