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社科联组织、许泽夫主编的《巢湖儿女》由安徽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巢湖儿女》是市社科联所推出的社科普及丛书第九辑。全书分著名烈士篇、将军风采篇、英雄模范篇三个篇章,共收录祖籍或生活战斗在巢湖周边的21位现当代杰出人物,将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成长史和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高贵品格逐一呈现,充分展示了合肥市环巢湖区域以他们为代表的先锋模范人物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重大贡献。本书资料翔实,活泼流畅,娓娓道来。出版前后,省内多位党史专家纷纷撰文评述,抒发感想。我们选登部分文章,以飨读者。
讲英雄故事
传红色基因
朱贵平
为展示合肥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由合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编写的《巢湖儿女》一书正式公开出版发行,可喜可贺!
《巢湖儿女》是合肥传承发展本土红色文化的重要成果。巢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以一方水土,培育一方人文,自古以来物华天宝,英才辈出。巢湖,更是一片红色的区域,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较早,李慰农、陈原道等众多热血青年远渡重洋,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地方组织领导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新四军东进抗日的重要战场和皖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区域;解放战争时期,巢湖周边更是渡江战役的指挥中心和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重要基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勤劳勇敢的巢湖儿女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心血和汗水,直至鲜血和生命,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壮丽凯歌。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巢湖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巢湖乃至合肥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巢湖儿女》以“著名烈士篇”“将军风采篇”“英雄模范篇”,选取21位有代表性的杰出人物进行介绍,足以表现巢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及其崇高革命精神,富含正能量。
《巢湖儿女》是合肥红色故事汇。巢湖既有山水的故事,更有英雄的传奇。书中收录的21位巢湖杰出人物,有早期地方党组织创始人、早期工人运动先驱者、早期农民运动和红军游击队领导人、抗日爱国将领、中共情报战线杰出领导人、人民军队及国防科技界、文化界的英雄模范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布衣将军”冯玉祥、“隐蔽将军”李克农、“和平将军”张治中,每一个人生都是一部精彩的故事。作者注重讲好每一个英雄的故事,既有曲折的成长经历,又有冲锋陷阵的战斗过程;既有痛苦逆境中的命运抗争,又有一往无前的庄严豪迈;既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铮铮铁骨,又有面对家乡亲人的似水柔情。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一个个激情澎湃、个性鲜明的英雄模范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讲好这些动人故事的同时,作者注重通过鲜为人知的情节和细节,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和表现人物浓烈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革命精神,激活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红色基因。
《巢湖儿女》是合肥红色文化乡土教材。书中选取的人物籍贯均在巢湖及周边地区,或生活战斗在巢湖周边,或从巢湖走出去,走向更大的革命历史舞台,演绎更加完美的人生故事。通过他们的故事又展开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画卷。因此,阅读他们的故事,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作为巢湖人,作为合肥人,一种亲近感、崇敬感、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加上书中鲜明正确的政治导向,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活泼流畅的语言风格,《巢湖儿女》应该能够成为一部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较好的通俗读物和乡土教材。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巢湖儿女》记载的巢湖岸边的英雄儿女,正是合肥的英雄群体,是合肥人民心中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必将成为合肥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作者系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科研规划处处长)
丹霞红胜火
秀水共天长
戴
健
作为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合肥市社会科学知识普及丛书中最新一本,《巢湖儿女》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安徽教育出版社付梓,这是可喜可贺、值得关注的。
巢湖的水是灵动的,风光是旖旎的。波光粼粼中,我们仿佛看到无数英雄竞折腰,而近现代更是“于斯为盛”。绿水青山孕育了一大批红色名人,点燃了燎原中华的红色火炬,高擎起拯民救国的红色大旗,演绎着威武雄壮的红色话剧,生发出惊天动地的红色故事。这一连串的红色基因,尽在许泽夫主编的《巢湖儿女》中。
环巢湖周边的合肥,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起,就有从巢湖边走出的志士仁人,活跃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大舞台上,战斗在武装革命的实践中,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建设新中国,奋进新时代。打开《巢湖儿女》,在“著名烈士篇”中,我们看到1922年入党的李慰农,在法国、德国和苏联,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问题。1925年他在青岛地下党市委书记任上领导工人运动,不幸被捕就义。这位合肥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如今其雕像屹立在青岛海滨公园。还有辗转苏、豫、冀、沪等地从事地下工作,在南京雨花台慷慨赴难的上海工会党团书记陈原道;视死如归的合肥西乡第一个农民协会、第一个党组织负责人张建之;宁死不屈的地下党合肥南区区委书记、合肥县委书记颜文斗;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敌人围追堵截中壮烈牺牲的红军干部刘朝光。参加过南昌起义的童汉璋,是合肥城内第一个党组织的创建者,身后被陈毅赞为“以福国利民为依归,惟真理正义之是从”。
在“将军风采篇”中,我们看到“布衣将军”冯玉祥、“隐蔽将军”李克农、“和平将军”张治中,他们合称“巢县三上将”,都是今巢湖市人,都是喝巢湖水成长的巢湖儿女。他们对新政协的筹备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留在共和国历史和家乡人民的记忆中。如今的环巢湖大道北岸,他们的故居次第排列,成为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生于合肥东南乡长临河的戴正华,早年就读于南洋医学专科学校,无论是在红军长征途中,还是在八路军抗敌前线,无论是解放军挥师南下,还是志愿军抗美援朝,他的精湛医术和卓越领导才能,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英雄模范篇”中,我们看到从合肥南乡丰乐河畔荒圩西埂走出的张效良,“九一八事变”后他投笔从戎,改名“效贤”,决意精忠报国。“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后,张效贤和战友们驾机在杭州空战中曾取得六比零的佳绩。在武汉保卫战最后一次空战中,他和另外三名飞行员不幸殉国,追悼会上周恩来献花圈褒扬烈士们“义薄云天”。在准备渡江战役的日日夜夜里,银屏山人张孝华和解放军指战员日夜练兵水上。他的七吨家船被编列为冲锋突击队第一小队第一小组第一号,载着26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最先抵达南岸,成为“渡江第一船”。张孝华被评为渡江“一等功臣”,他的船现在是国家博物馆永久陈列的体积最大的革命文物。我们还看到从四顶山下走出的战士蔡永祥,为了钱塘江大桥和满车旅客安全,“英姿飒爽,抱木跃于旁,一瞬泰山重,百代颂芬芳”(郭沫若《水调歌头·蔡永祥》)。
通览全书,感到史料翔实,文字精准,《巢湖儿女》不失为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读本,生动的地方史教科书。行文至此,想到安徽名人馆尾厅著名版画艺术家师晶创作的巨幅《巢湖颂》:湖中袅袅升腾的水雾融入绚丽的霞光,近处是一排排郁郁葱葱的古柏,古柏的枝叶和象征历史的中庙、象征现代化的滨湖新区远景,都衍变成满满的朱砂红,真乃湖天胜境。巢湖颂,颂巢湖。大湖名城,多传承,重人文,厚底蕴;巢湖儿女,感天地,昭日月,励后昆!
(作者系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市政协原副秘书长,入选“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名家”)
一汪崇敬
张建春
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她养育了众多优秀的儿女,一大批仁人志士、英雄豪杰,踏着汹涌澎湃的巢湖波浪走上了爱国图存、民族振兴的疆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地泣鬼神的浩然之歌。《巢湖儿女》一书正是这浩然之歌的大章、大节,充满了正能量和英雄气节,是一部难得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的好读本、好教材。
我是含着眼泪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张璋、颜文斗等一个个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凸显在我的面前,他们的革命实践、凛然正气、英勇气概,无不令人热血沸腾,令人在感叹之余,平添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的斗志。
初心、使命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的,不是口号,不是标榜,而是真实。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直至社会主义建设,以颜文斗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实践初心和使命中,忘却自我,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用信念和理想为基座,以血肉砌筑,在巢湖岸边,矗立起高耸入云的丰碑。《巢湖儿女》用娓娓道来的史实,厚重的故事,白描的手法,解构了这一切。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英雄的顾盼、英雄的誓言。《巢湖儿女》刊载的英烈们,有的抛妻别子、有的坚守故园,他们义无反顾地奔赴革命第一线,提着头颅,怀揣理想和信念,“砍头只当风吹帽”“捷报传来当纸钱”,他们豪迈而又浪漫,无私而又无畏,坚信赤色的旗帜,一定会飘扬在神州大地。他们是牺牲者,他们是胜利者,他们是成功者,他们是令后代永远敬仰者。
我有幸参与《巢湖儿女》一书中革命烈士颜文斗的采写,在采写过程中,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颜文斗天资聪颖,他本可以在较好的家境中读书、成家、立业,成就一番所谓的事业,或者像一个普通的农人娶妻生子,平和地过完自己的一生。但他没有,为了苦难的民族,为了千疮百孔的中国,他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拯救民族和国家的革命洪流中,和反动派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英雄无悔,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颜文斗毫无惧色,他坚信自己的主义,把初心和使命当作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高高地顶在头上,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生。在写作过程中,我多次因泪模糊双眼,不得不停下笔来,吁叹出丹田之气。我写下颜文斗,颜文斗的伟岸气节、英雄之概永远锲刻在了我心的最深处。
读《巢湖儿女》,众多的英烈浮现在我的面前,他们是石雕,他们是猛士,他们是大湖的骄傲。我以为所有的作者都有我的心路历程,为英雄所激动,为英雄久久俯下身来。否则,不会有如此凝重的笔调,不会有如此刀刻斧凿的笔痕,不会有如此涤荡人心的感染力。
实际上《巢湖儿女》所书写的仅是巢湖岸际众多优秀儿女的代表,我所在的肥西县,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四百多人,而许多革命烈士连名字也没留下来,成为真正的无名者。我曾在肥西县烈士纪念馆,寻找我一家门叔子的名字,他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但没找着。遗憾中又醒悟,参加抗美援朝时,家门叔子改了名字,即使是刻在大理石的碑记上,谋面也不相识呀。无名亦有名,他们化作了尘土,精气神还在,永远是巢湖的好儿女。这是我读《巢湖儿女》的再一联想,能促使联想,书的意义不又延伸了吗?
为此,我以为《巢湖儿女》一书传导的是种精神,一种革命的精神,一种斗争的精神,一种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而这些精神,正是当今我们所需要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和使命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巢湖儿女》一书,文字优美,是用散文手法书写仁人志士、英雄先烈事迹的有益尝试。这尝试无疑是成功的,刚烈处坚硬如铁,柔和处似水长流,没有生硬说教、没有假大空,有的是深深的大和义,有的是一汪崇敬之情。大写的人字,一撇一捺,顶天立地,在《巢湖儿女》中处处呈现,这是书的成功之处、作者的成功所在。
(作者单位:中共肥西县委宣传部)
不忘红色初心
感受家国情怀
尹
洁
《巢湖儿女》以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交织勾勒出了一幅荡气回肠、大气磅礴的巢湖儿女革命图。这本书令我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有了新的更高的认识。
书中有我们熟知的张治中、李克农、冯玉祥等著名将领,更多的是一些籍籍无名的,为着亿万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坚定信仰,矢志不渝地努力付出,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英雄,这些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应当留有姓名;他们鲜为人知的生平事迹,应当从历史的尘封中被挖掘、被写进书里,为后人所学习和颂扬。《巢湖儿女》这本书,恰恰做了这件正确且极有意义的事情。
全书给我印象最深刻,触动最巨大的是被称为“和平将军”的张治中。《巢湖儿女》用一个个极具代表性的史实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有血有肉,真实鲜活的爱国将领——张治中。他有着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感,每每到了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总是挺身而出,肩负起保家卫国的使命责任。1932年淞沪抗战,时任第五军军长的张治中,毅然开赴前线,同十九路军并肩作战。抗战时期,他对共产党的了解进一步加深。抗战胜利后,他力主和平建国,积极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1949年4月,张治中率领国民党政府代表团赴北平,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他最后写出一份《国内和平协定》草案,南京方面悍然拒绝,和平破裂。国民党宣布开除他的党籍,并发出通缉令。张治中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于6月26日发表《对时局的声明》,毅然投向人民。新中国成立后,他时刻以祖国统一大业为重,亲自主持民革中央促进祖国统一的工作,为台湾回归尽心尽力,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通过读书,我对这位“巢湖儿子”有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新中国成立已经七十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也已成为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然而,诚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党要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好好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必须深度了解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从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和成长养分,从而更好地促进我们夯实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斗争意识,增强能力本领,成长为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员。《巢湖儿女》视角聚焦,取材独特,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是一本不可多得、值得一读的好书。
(作者系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副教授)
一曲巢湖儿女的英雄赞歌
文
乾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样一个适合纪念、适合回顾、适合展望的历史节点上,《巢湖儿女》顺利出版了。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归根结底是要展现好红色历史人物。《巢湖儿女》作为主要面向青少年读者的合肥市社会科学知识普及丛书之一,深挖了每一位英烈和模范人物的事迹故事。“著名烈士篇”力求文章标题总括人物特点、传略内容精选人物功绩。例如写李慰农烈士,突出其为合肥地区最早的中共党员、第一位牺牲在青岛的中共党员。写张璋烈士,强调他信念如磐,在革命斗争生涯中,他多次被捕入狱,虽九死一生,但其革命信念坚如磐石毫不动摇,即使在生命最后时刻依然坚贞不屈。“将军风采篇”着重体现将军们爱国奉献的崇高追求和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例如写李克农将军,突出他是党和人民军队情报和政治保卫工作的组织者和杰出领导人。“英雄模范篇”选取革命和建设时期不同岗位的模范人物,体现他们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工作热情。例如写“渡江第一船”船工张孝华,述说他作为初尝翻身做主人滋味的老区人民的代表,义无反顾争当支前船工和渡江历险的情况;写吴忠性教授,着重展示他走上测绘报国之路的艰难历程,突出其为进军西藏制作路线图和在我国测绘制图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最终目的是要让读者牢记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翻开《巢湖儿女》,我们仿佛回到上世纪痛与耻的屈辱年代,回到茫与荒的动乱年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乃至歌与舞的建设年代。一串串地方党史、革命战争史、新中国建设史上响亮的名字,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一个个高贵不屈的灵魂,他们就是英勇无畏有理想的时代先锋。合上《巢湖儿女》,我们能真切感受到作者为这样一群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做真实辑录的志向和努力,即便其中有的人连一张图片也没有留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就是巢湖儿女的坚定信仰,这就是新中国强劲发展的动力之源!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金寨时满怀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眺望巢湖之岸,英杰才俊层出不穷,他们都有着和巢湖一样的宽广胸襟,都有着和巢湖一样的豪迈气魄;捧读《巢湖儿女》,红色之湖湖光璀璨,涵养着爱国奉献的精神追求,激发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内生动力。
(作者单位: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9-12-19
00:00:00:013509701学习巢湖好儿女
争当时代追梦人/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