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湖之歌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合肥日报
合肥日报3/enpproperty-->

(一)

这里的大湖,即是有着“天与人间作画图”盛誉的巢湖。

巢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属长江重要支流,横卧在安徽中部,东接长江,西枕大别山余脉,为我国第五大淡水湖,是沿湖主要城镇300多万居民饮用水源之一。如今的巢湖,已经成为合肥拥湖入怀的内湖。

巢湖因“奠淮右、阻江南”,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曾演绎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剧,给巢湖历史留下了厚重的一页。三国时,魏、吴两国在巢湖水域展开长达数年的拉锯战,曹操四越巢湖而不成。元末,居巢人俞廷玉、廖永安在湖心姥山岛建水寨,修船塘,练水师,帮助朱元璋挥师渡江。

(二)

巢湖流域文化底蕴厚重,备受历代文人青睐。唐代罗隐、北宋欧阳修、南宋陆游等众多文人墨客都曾到此游历,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天与人间作画图,南谯曾说小姑苏,登高四望皆奇绝,三面青山一面湖。”清代巢县知县孙枝芳的这首诗,淋漓尽致地描述了巢湖之美。

1964年,郭沫若先生来到巢湖,欣赏巢湖美景时,一连题咏三首。在《咏巢湖》中写到:“遥看巢湖金浪里,爱她姑姥发如油。”表达他对巢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倘若您忙中偷闲,来到巢湖岸边,一路走,一路看,一幅幅壮美画卷将徐徐铺展在您眼前:八百里湖面,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白云悠悠,水鸟掠过;湿地青翠,郁郁葱葱。

放眼四野,青山如黛,层峦叠翠;山水相映,如诗如画;五座“飞虹”,点缀大道……有“碧玉盘中一青螺”之称的中庙姥山,形如纺锤,四季常青,如青螺浮水,是巢湖第一胜境。

(三)

眼前的巢湖,是壮观的,也是恬静的。可就在一年前的夏天,这里却成了惊涛骇浪、惊天动地的战场!虽已过往,思来仍惊心动魄。

2020年合肥入梅后,梅雨期、降雨量、巢湖水位、巢湖蓄水量均超历史极值。来势汹汹的汛情,巢湖水位一路向上,先破保证水位12.50米,再超历史最高水位,7月22日直达百年不遇的13.43米,巢湖最大蓄水量近60亿方,相当于常年蓄水量近3倍。如此危急的汛情,直接威胁着800万合肥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初心使命,汇聚强大力量。大风大浪面前,最关键的是需要科学精准的把控和坚如磐石的定力。汛情就是号令!面对汹涌的汛情,合肥市统筹全局、科学研判,突出重点,果断决策!全市上下闻“汛”而动,迎难而上,思想上“绷紧弦”,行动上“拉满弓”,责任上“落到点”,全面打响了百年不遇洪水的“遭遇战”、固坝巡堤查险的“持久战”、众志成城的“人民战”。

无惧艰险、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鱼水情深、敢打硬仗的人民子弟兵,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人民群众,真诚奉献、坚守一线的志愿者……他们用责任和担当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赞歌,彰显了中华民族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的家国情怀!历时78天,上百万人咬紧牙关、日夜奋战、拼尽全力后,巢湖水位终于在9月11日回落至警戒水位。

关键时刻看担当,危急时刻见人心。向水而行的勇士们付出的不止是汗水,还有鲜血,甚至生命。已退休6年的巢湖市银屏镇爱国村“老书记”刘采顺,主动申请上堤抗洪,成为该村防汛一线的“定海神针”。他利用自己30多年的防汛经验,带领大家将村里埂段险情处置得稳稳当当。刘采顺说:“年龄大了,看得多,很多事多少都碰到过、解决过。”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队庐江县大队政治教导员、党委书记陈陆,在执行连河村抗洪抢险任务中壮烈牺牲,用生命树立起了丰碑,谱写出了一曲洪流中的生命壮歌!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叩击心灵的担当。“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8000多名人民子弟兵奋战在最危险的堤段,筑成防汛抗洪抢险的中坚力量。当年36岁的苏宁鑫听说家乡汛情严重,没有丝毫犹豫,当即穿上当兵时的制服,赶往白石天河大堤抗洪抢险现场。“家乡正在与洪水作斗争,我必须要回来出一份力!”河南志愿者、时年55岁的“中国好人”冷中玉跨越600多公里,辗转20多个小时,冒雨赶到巢湖大堤……万众一心,肩并肩、手牵手、心连心,安危与共,风雨同舟,与洪峰较量、与风雨搏击,筑起一道道钢铁长堤,交出一张张鱼水情深的答卷……

如今的巢湖,碧波安澜。巢湖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合肥人民正在努力“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大湖之歌,越发激昂,越发高亢!

□文/贾文军

2021-07-18

00:00:00:026432401大湖之歌/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