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米公祠怀古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合肥日报
合肥日报3/enpproperty-->

如若白菜画白菜诗体现的是米芾安贫若素的气节与风骨,那么他的“拜石”呢?我设想他所拜的当是石头所具有的“一身硬气”“刚正不阿”的品格特质……

我去无为拜谒米公祠的那天,天气好得出奇,又逢百年难遇的“岁交春”,县城老街处处张灯结彩。林立的高楼中,远远地看见一片古旧的乌檐翘角,晓得那里便是要去的地方。总算找到,却是铁将军把门。

但到底心有不甘,便在馆外稍作盘桓。

米芾的故事并不陌生,他一生不算长却身历五朝,是北宋著名的书画大家,擅诗文,精鉴赏,名噪古今的“石痴”,与儿子米友仁独创“米家山水”影响深远。他的“刷字”功夫了得,后人将其书法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米芾追求自己的艺术个性,其书法风格“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苏东坡评价其“超逸入神”。

当我正于一墙之外心骛八极、神游四野时,意外发现距离大门两三百米处有一道不起眼的铁门,朝里探望,果然有护园人。嘿!这一发现让我高兴极了,立马说明来意,值班的一对老夫妇为我打开了“米公祠”的侧门。

园子不大,祠堂与纪念馆分列于小院西南边,几株老树,一溜碑刻,著名的“拜石”则矗立此中。书画大名之外,艺坛众所周知的典故是米芾恋石成癖,见奇石“具衣冠拜之”,直呼“石兄”,还将得来的奇珍异石藏入衣袖,“入玩则终日不出”。据说他有次觅得一块“研山”石,喜欢得不得了,乃抱怀同榻而眠,乖张疯癫多为时人不解,哂笑着送给他一个具有讽谏意味的美名“米颠”。“米颠”是真正的奇石收藏家鉴赏家,不仅留给后世《砚史》一卷,还总结出“秀、瘦、雅、透”的相石四法,开启古人赏石之先河。遗憾的是馆内陈列的书画无缘一见了。

正踌躇之际,老人引领我走过一扇不易觉察的简易甬道,眼前陡然一亮,却是古树寒枝,竹影摇曳,聚山阁高高耸立,宝晋斋、墨池、拜石、投观亭等亭台楼榭环绕一泓碧水,好个静穆疏旷、精巧典雅的所在。

“投砚止蛙”的故事便发生在此处。相传某夏夜,米芾斋内读书创作,而池中蛙鸣不绝,扰其心绪,米芾心血来潮,遂取石砚一方,濡墨写下一“止”字,掷入池中,蛙鸣顿绝。隔日一看,池水尽黑,于是兴致所致,又大书“墨池”二字,勒石池边。于是,米公祠又多了个“投砚止蛙”的千古佳话。

米芾之“癖”还在于崇尚晋帖,喜集古字,故他在得到王羲之《王略帖》、谢安《慰问帖》、王献之《中秋帖》墨迹后,将他的书斋直接命名为“宝晋斋”,以收藏晋人字画墨迹。宝晋斋今藏有王羲之、王献之、苏轼、唐寅等历代名家碑刻150多方,有米芾的篆书《御制文宣王赞》、宋徽宗楷书《题唐十八大学士》等等,均弥足珍贵,唯一的一幅书画碑《白菜画》亦收藏于此,令人回味隽永。

《白菜画》上的《爱菜歌》云:“我爱菜,我爱菜,早韭与晚菘,青芹和苦芥……颜子居陋巷,孔子厄陈蔡,肉食焉敢笑寒酸?菜之味兮不可轻,世间万事皆可成……但愿人人知此味,天下何愁不太平!”画与诗相得益彰,歌咏米芾安贫乐道、力戒豪奢的为官精神,“白菜”思想难能可贵,“白菜”精神植根人心。窃以为白菜图被移植到石碑之上就是后人对米芾的一种亲切怀念,明人刘师朱赞誉他“清风灏气,至今袭人”便亦不足为奇了。

白菜石头都是寻常之物,如若白菜画白菜诗体现的是米芾安贫若素的气节与风骨,那么他的“拜石”呢?我设想他所拜的当是石头所具有的“一身硬气”“刚正不阿”的品格特质,这,何尝不是米芾对自己做官为人的一种训诫与勉励?

2019-04-28

00:00:00:0□文/吴玲6651301米公祠怀古/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