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技能培训平台、设立扶贫车间、帮扶贫困人群就业创业……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采取了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的举措,全力助推贫困人群就业,托起了就业扶贫的民生底线。
从今天起,特开设“关注就业扶贫”专栏,持续报道全市就业扶贫的典型事迹,讲述贫困劳动者的就业、创业故事,弘扬贫困劳动者的奋斗精神,以飨读者。
传授一技之长“现身说”
“我们来做一个抱宝宝的动作,先把一只手像月牙一样托住宝宝的颈部,再用另一只手从宝宝的背部一直托到宝宝的屁股……”近日,在蒙城县小辛集乡唐庄村,来自当地征途职业培训学校的助教邵芳正在给学员进行育婴员技能培训。
当天参加培训的43名学员都是附近的贫困户,除了接受免费培训以外,她们还能享受到每日60元交通补贴和伙食补助。这是人社部门组织开展的技能培训,通过搭建技能培训平台,让贫困户学会一技之长。
在课堂上,邵芳除了认真教大家专业技能以外,还会鼓励大家,“在脱贫的路上,我们不能等、不能靠,要通过学习和培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靠自己的能力致富。”这,也是她的现身说法。
学会一技之长“摘穷帽”
原来,45岁的邵芳也曾是贫困户。2015年,丈夫因患心脏病去世,留下她和一双儿女相依为命。原本婚后的她在老家篱笆镇陶庄村打理农田、照顾孩子,丈夫则常年外出务工,生活过得平静而幸福。丈夫的突然离世让她感觉“天都塌了”。很长一段时间,邵芳整日以泪洗面,不知如何是好。可是,当看到两个年幼的孩子时,她又得咬起牙关坚强起来。
“当时政府已经把我们家纳入了低保,基本生活没问题,但是我有手有脚,不能指望等、靠、要过日子呀。我不想永远戴着穷帽子。”忆起往事,邵芳有些哽咽地说道,那段时间,她一直琢磨着咋样能有份工作,增加收入,可又苦于没有一技之长。
2019年,当地人社部门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的消息传到村里,这让她看到了希望。于是,她主动提出了申请。了解到邵芳的培训意愿后,当地人社部门根据她的情况,推荐她参加了育婴员培训。一个月后,邵芳通过考核,获得育婴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培训结束后,勤奋好学的邵芳还一直跟随老师学习,刻苦钻研育婴员的技术手法,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此时学校看中她过硬的技能本领,热情邀请她留校任教,让她把所学本领教给更多的贫困户。
从那以后,学会一技之长的邵芳正式登上讲台,成了一名育婴员技能培训老师,经常往返于各个乡村授课,每月工资3000多元,生活也渐渐好起来。
2019年底,邵芳自愿向村里递交了脱贫申请书。她高兴地说:“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很好,在最困难的时候帮我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我不能坐享其成,只要我还能动,我绝不拖国家的后腿。”
借助一技之长“稳就业”
“邵老师讲课时很细心,经常一个动作会反反复复进行演示、讲解,方便我们掌握,还让我们要多记笔记,回去后多加练习。”“我们学成后也想像邵老师那样,靠技能就业,用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说起在唐庄村参加技能培训的感受,学员袁红颜和张玲利说出了同班姐妹们的心声。
每逢听到这样的声音,邵芳都会对大家说,“姐妹们能够从家里走出来参加技能培训,这已经迈出了就业增收的第一步,只要努力学好技能,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啥困难都会过去的!”
事实上,除了育婴员的技能培训以外,各县区人社部门还根据全市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种植、养殖、汽车维修等多项技能培训,这些技能培训因贫困户创业而设、为就业而定,旨在使其尽快掌握职业技能实现就业,变“输血”为“造血”,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据统计,2019年以来,全市就业技能培训79375人,其中就业技能脱贫培训18914人。今年以来,全市已有2732名贫困劳动者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学会了一技之长,完成目标任务2200人的124.18%,越来越多的贫困劳动力通过一技之长实现了稳就业、稳脱贫。
(刘景侠 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