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真不平凡。这一年,我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克服疫情汛情等不利影响,一步一个脚印补短板、强弱项、助收官,实现了贫困村化茧成蝶、完美蜕变。本周,距离2020年收官还有不到60天,我们还要继续开展脱贫攻坚再走访再排查,全力以赴,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张余粮家
真有“余粮”啦!
我所在的城父镇高卜村位于谯城东南,与涡阳县接壤,有建档立卡贫困群众413户798人。目前,我们村还有最后1户9人未脱贫,户主名叫张余粮。
老张今年50岁,虽说名叫“余粮”,以前可真为吃饭发愁。他爱人患病需要照顾,自己没啥技术不能外出打工,守着几亩薄田,拉扯着七个孩子,日子过得真是困难极了。作为我们村深度贫困的最后堡垒,他们家也一直是我最放心不下的。11月1日下午,我一回到村里就喊村干部再上他家排查看看。
“王书记又来啦!”张余粮见我来到,连忙搬凳子招呼我坐下。我拿来他的扶贫手册,仔细询问各项措施落实、爱人身体和孩子上学等情况,还有没有什么困难。他说,现在住在新改造的房子里,低保上个月刚提了档,自己又干着公益性岗位,大儿子去了电瓶车厂务工,爱人吃药有慢性病报销,孩子上学也都挺好,还有资产收益分红,去年算下来有五万多元收入,十分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看到张余粮家完全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我的心里由衷高兴!临走时我问他今年脱贫有没有信心?想不想脱贫啊?“那咋不想!还能当一辈子贫困户啊?我儿子还要结婚娶媳妇呢!”说完,他咧开嘴笑了起来,开心得就像天边灿烂的彩霞。
农家土货也能进机关食堂
11月3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村的农副产品终于通过了最后审核,正式和合肥黄山大厦餐饮集团签立了供货协议,成功打进了省政府的机关食堂!
回想起半年前,如何解决贫困村农副产品的销售难题,着实让我睡不着觉。这几年,我们村在“四带一自”产业扶贫的带动下,贫困群众纷纷养山羊、种芝麻、种山芋……搞得红红火火。可再好的农产品没有销售渠道,也只能囤在圈里、烂在地里,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增收致富。
在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支持下,我把推动农副产品进机关、进食堂作为“集中走访帮扶月”活动的一项重点任务,希望借着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好政策,精准对接产销供求,帮助贫困群众丰产更丰收。
方案一出来,就得到了机关和局属单位的大力支持。局领导亲自协调,充分发挥机关事务部门优势,从集中办公区食堂入手,带动各级机关食堂全面铺开消费扶贫。省行政中心和政务大厦在食堂开发设立消费扶贫专柜(区),开发扶贫农产品菜肴,对一些地域特色重的食材不仅推广吃法还教做法,多渠道带动消费扶贫。机关和局属单位同志们踊跃采购贫困村农副产品,我和另外两名帮扶干部还主动去省食药监院送检,严把产品质量关,确保产品绿色无公害,让干部职工买得放心、买得称心、买得长久。
目前第一批、第二批采购的鲜食玉米、粉丝、粉皮、香油、土鸡蛋等已经送到大家手上,年底前还有2批红心山芋、香油、粉丝、羊肉等正在备货,累计消费约7万5千元。
五中全会精神走进农户家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们科学擘画了未来发展的新蓝图,新目标振奋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五中全会为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干部振奋了精神,提振了信心。11月4日,我结合正在开展的“二十看二十问”再排查活动,走村入户,一定要把五中全会的精神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困难群众心中。
在贫困户宿素伟家,我一边和他一起查看扶贫羊养殖情况,一边向他介绍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好消息。“那我可要加油干了!”他说,自己靠着扶贫小额信贷养起了羊,不仅还清了贷款,现在还有一定的积蓄,正打算扩大养殖规模。未来,他想主攻优势明显、附加值高的品种,翻新升级羊圈,带领其他贫困户一起参与进来,向共同致富迈进。
在刘传英老太太家,我和她一起坐在改造后的屋子里,翻看她的慢性病本,询问老人家看病吃药的开销情况。“习总书记在五中全会上讲,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我对她说,组织把我派到高卜村这么些年,就是要帮助大家解决老有所养、弱有所助、残有所扶、病有所医的困难。马上,我们就要打赢脱贫攻坚的收官战,但是请你放心,摊子不会撤,脚步更不能歇,未来我们还要一起振兴乡村,推动共同富裕,提高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你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永远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物小记·
王聪,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选派帮扶干部,2018年4月开始任谯城区城父镇高卜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曾获得全国脱贫攻坚主题演讲大赛银奖、省属和中央驻皖单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省直机关“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理论微宣讲二等奖、谯城区选派帮扶干部“先锋旗手”等荣誉。
(王聪/叙述 记者 曾莹莹/整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