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蔡,你这两天把资料准备好,我们争取尽快帮你办好创业担保贷款手续哈。”“好的,好的,太感谢了。这下子我终于不用为钱的事发愁了!”日前,蒙城县小涧镇尖山村养牛户蔡洪震从当地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口中听到创业贷款的消息后,高兴得合不拢嘴。
给蔡洪震送来好消息的是蒙城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高洁。原来,不久前,得知蔡洪震想扩大养殖规模,却苦于没有资金时,高洁便准备帮助他申请一笔20万元的创业贷款。这才有了开头两人的对话。
对于蔡洪震的情况,由于常来走访,当地人社部门对他的情况很熟悉。
今年40岁的蔡洪震曾在上海打工,2014年,因一次意外车祸伤势严重,虽然他最终保住了性命,但高度截肢,失去了右腿。2014年,经本户申请、精准识别,蔡洪震一家进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序列。
“那时候我才30多岁,年纪轻轻的,我不能就这么倒下呀!”蔡洪震说,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消极情绪后,他暗下决心,得想办法干点啥,自己还有老婆孩子要养呢,不能让一家老少和他一起顶着穷帽子!
于是,受伤后的第二年,蔡洪震得知邻村有人要卖两头小牛犊,就从亲戚家借了1万元钱,把两头小牛买了回来,打算试试养牛。
为了掌握养牛技术,蔡洪震“多方取经”,买书、请教周边的养殖大户,原先对养牛一窍不通的他很快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养牛“土专家”。
随后,小涧镇政府协调有关部门为蔡洪震申请了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帮助他扩大养殖规模。2017年,他家的养牛收入达到3万元,当年成功脱贫。
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养殖成本,蔡洪震和妻子邹瑞决定改变原先自繁自养的传统养牛方法。“买小牛卖大牛,买瘦牛育肥牛,一年育肥出栏,这个方法周期短见效快。喂一头牛,草料成本要4000-5000元,去年一头牛卖2万多元,去掉各项成本能赚5000多元。”
只要谈到养牛,蔡洪震就说得头头是道。去年他家卖了9头牛,赚了近5万块钱。今年她又买了13头小牛,一年后,他将又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2头、8头、15头……随着养牛数量的不断增多,原本靠家中牛棚散养已经远远不够了,为此,三年前,蔡洪震租用了村里几户人家的废弃地,建起了4亩大的养牛场,如今这里已经养了20多头牛。“我现在有养牛的技术,有了宽敞的场地,还想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但苦于没有资金。”蔡洪震说,没想到,他正在为钱的事发愁时,便接到了人社部门的好消息。等创业贷款下来后,他打算再购进一些小牛。
看到蔡洪震家通过养牛脱了贫致了富,如今一些村民也都纷纷向他取起“养牛经”,并开始养牛。在他的帮助和带动下,村民蔡洪全和丁海孟共同建了一个养牛场,养牛的数量达10多头。“老蔡身体受伤后还不怕苦不怕累去养牛,俺们也要像他一样,不怕苦累,多学养牛技术,勤劳致富。”他们说。
高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像蔡洪震这样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缺的是技术、资金,人社部门希望通过提供创业贷款,铺平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路,持续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户的发展动能,助力贫困户早日脱贫,让脱贫户不再返贫。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将个人贷款额度提高到50万元,并降低申请门槛,截至7月底,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978笔,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7亿多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