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好政策带来好路子好环境换来好“钱景”

2022年0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亳州晚报

葡萄“酿出”美好生活

在脱贫攻坚战中,蒙城县马集镇鹤庵村着力构建产业发展、生态优美宜居的文明新村。通过认真落实扶贫政策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特色产业发展让居民奔向致富路,美丽乡村建设大大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

“你看,这个黄绿色的葡萄叫阳光玫瑰,不仅味道甜、水分多,还有玫瑰的香味……”8月13日上午,在蒙城县马集镇鹤庵村四门庄,贫困户葛超委正忙着向前来采购葡萄的安徽禾美环保集团负责人作介绍。

2016年年底,刚刚30出头的葛超委被查出患了癌症,看着三个年幼的孩子,葛超委告诉自己不能倒下,擦干眼泪面对现实,积极进行治疗。治病让葛超委一家一贫如洗,2017年,他家被列为贫困户,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帮助他家享受各项扶贫政策。

手术后的葛超委已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如何帮助他家脱贫致富呢?村党委书记葛立良在走访中了解到,葛超委有种植葡萄的想法,他的哥哥愿意帮他一起种植,他的亲戚愿意提供技术指导,便帮助葛超委流转了30多亩地种植葡萄,并找来挖掘机给葡萄园挖了排水沟。

2019年,葡萄开始挂果,但产量较低。今年的葡萄长势良好,累累硕果挂满了枝头,销售又成了一道难题。前期葛超委跑了一些超市,与涡阳、蒙城等地的超市和水果店建立了供货关系,但是销量不大。这时,来自省生态环境厅的驻村工作队及时伸出了援手。

“我们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助联系企业、省直机关单位,上周一家企业来拉走了200多箱,今天安徽禾美环保集团又来拉走了300多箱。”省生态环境厅驻村工作队队长许旭海说,周末他们回城的时候,车子后备厢也会装上满满的葡萄,为省厅同事带回去。

葛超委告诉记者,2019年他家已经实现脱贫。今年园里的葡萄产量可以达到近4万公斤,目前已经销售三分之一,全部卖完收入可以达到40多万元,一家5口人过上小康生活没有问题。“还是国家的政策好啊,不然我们家不可能过上好日子。”葛超委充满感激地说。

种植葡萄只是鹤庵村促进村民脱贫致富的产业之一。

近年来,鹤庵村党委引领党员群众开展“党建引领+”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及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创新推进“党建+产业扶贫”模式,按照“3+1”(即3个固定产业+1个自选产业)等产业结构模式,因地制宜,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让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真正走出一条促进长远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以点带面带动全村整体产业发展。鹤庵村还引进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6家,其中鹤庵村现代农业产业园中药材基地解决就业100多人,帮扶了10户贫困户,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增收,巩固了本村脱贫成果。

这几年,鹤庵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稳定在5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039元。该村先后荣获脱贫攻坚党建示范村、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争当十大工程先锋”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好环境换来好“钱景”

记者在鹤庵村五元自然村看到,一栋栋各具特色的小楼有序排列,家家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小菜园小花园随处可见;一条条水泥路户户相连,路口用旧砖旧瓦旧罐堆砌的景观墙载满乡愁;一座座新修的休憩亭古色古香,一些居民在做手工或在闲谈……

“俺村以前可没有这么美,水泥路也少,也没有公厕,环境卫生差得不像样。”五元村村民张再侠说。

五元村“颜值”的提升得益于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的大力帮扶。

“省、市生态环境部门为五元村争取了800多万元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为其他自然村争取了260多万元的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对村内垃圾、污水、沟塘治理等村集体项目逐项推进落实,新建了一些基础设施,村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许旭海介绍。

“这两三年,村里新修了水泥路、篮球场、沿河路,你看,俺家门前就有个小广场,晚上在这里跳广场舞的可多了。”说起村里现在的好环境,张再侠很是高兴。

好环境带来了好“钱景”。当前,马集镇正在打造一条乡村观光旅游线路,省级美丽乡村五元村将成为这条线上的亮丽风景点。马集镇还依托五元村,正在建设电商产业园,以扩大该镇的土特产销售,促进居民增收。“在电商产业园内设置扶贫车间,组织贫困户和普通群众从事编织、藤艺等生产,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收入。”马集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五元村的“蝶变”是鹤庵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鲜活体现。

近年来,鹤庵村努力构建产业发展、生态优美的美丽宜居文明村庄。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中心村打造为主轴,在旧村改造中体现乡土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以房前屋后植绿种菜为衬托,使村容风貌整体整洁有序;以“四季常绿、乔灌结合、四季有花”的标准配套进行村庄绿化,使村居环境更加美观。同时,全面实施了环村路、庄庄通工程,整村道路硬化总里程达到30.1公里。在全镇率先启动亮化工程,在村庄主干道、活动广场及入户道路累计安装路灯206盏,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该村已被省政府命名为环保生态村。

为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鹤庵村还新建了文化长廊、农民文化大礼堂,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经常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在多彩的活动中丰富村民生活。以戏曲、民俗等形式宣传文明新风尚,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汝平 孙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