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23日至今,亳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孝飞没有回过一次家,即使出发去武汉前,他也没有与家人相见。“读书人有三不避,国家有难不能避,为民请命不能避,临危受命不能避”,他说现在正是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必须勇往直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要去武汉前线”
疫情发生后,亳州市人民医院第一时间成立了接诊武汉返乡人员的发热门诊,医院紧急征集医护人员。作为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孝飞主动请缨,凭借自己10年的丰富从医经验成功入选首批发热门诊志愿医生。
从1月23日开始,张孝飞每天与数不清的发热患者打交道,他坐诊的发热门诊成了医院危险的地方。1月27日,医院再次征召勇士,去更危险的湖北省武汉市。张孝飞毫不犹豫地举手报名。
有人问张孝飞为什么要去武汉?他的回答是,“第一:我是一名党员,党员干部走在前,抗疫工作就不难;第二:我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捍卫生命,是我终身守护的誓言,也是我的本职工作。第三:我是读书人,读书人有三不避,为民请命不能避;国家有难不能避,临危受命不能避”。
1月31日,张孝飞被分配到武汉太康医院普通医疗救治组第七病区,担任病区临时负责人。梳理工作流程、检查消毒效果、每天上报报表……在救治患者的同时,张孝飞建立了严格的制度,争取做到零感染。
为了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张孝飞要求病区24名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工作纪律,规范操作流程,防护服穿戴必须符合要求,同时规定最多两人同时就餐,就餐时禁止交流,就餐结束及时穿戴防护装备,减少暴露时间。
“把病人当亲人看”
在武汉第一天上班,张孝飞触动很大。当张孝飞问及一个阿姨家人情况时,阿姨说:“老伴在监护室抢救,两个女儿也感染住进医院。”一位老大爷在弥留之际,让张孝飞帮忙给家属打电话,没想到他家属在电话里说自己也在住院。
第一天下班,张孝飞是哭着回宾馆的,他更加肯定自己来武汉的决定是对的,这里的人更需要他,他要把每个患者都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伙伴的辛苦,穿尿不湿、面颊挤压伤、全身汗湿……网上关于医护人员的描述正是他们真实工作的写照。
随着疫情的发展,全国各地都在支援湖北,到武汉的医护人员越来越多。“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中神通上海”,全国最强的医疗团队都聚集到了武汉。张孝飞激动地说:“如果说我们是小打小闹,他们绝对是飞机大炮。”
张孝飞不再感到孤单,开始畅想“会战”后胜利的场面,他在朋友圈里写道:“武汉的夜晚宁静而又美丽,仍然是灯火通明,待到疫情结束,这里依然是繁华的都市。武汉会战即将打响,武汉加油。”
“不变的医者初心”
很多人问张孝飞去武汉怕不怕,他的回答是:不怕,但又很害怕。不怕是因为医务人员的使命是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但每次想到家里的爱人、孩子和老人,他心里又有些害怕。
张孝飞说:“如果要我在怕与不怕之间选择的话,我选择不怕,生命所系、健康所依,这也是医者初心。”有耕耘,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看着一张张病灶消退的CT、一封封感谢信,张孝飞的双眼模糊了,这是收获的泪水。
谈到家人,张孝飞对家人满怀愧疚。疫情爆发后,自愿到发热门诊值班的张孝飞就开始了“与世隔绝”的日子,平时工作忙陪伴家人时间少,疫情时期他更忙了,连回家都变得“奢侈”。
张孝飞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帮助武汉人民早日打败疫情,早日凯旋,早日与家人团聚。为了这个目标,他和其他所有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一样,将更加忘我地投身到疫情阻击战中,奉献他们最大的能量。
(记者 李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