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三农发展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我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产业转型发展,引进和培育更多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集特色蔬菜、水果、渔业、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推动‘一产接二连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镇域经济发展成功转型。即日起,本报推出“冬日农事”栏目,记者带你走进冬天的亳州农村田间地头,看收获,谈发展。
耀眼的黄色,
那是丰收的喜悦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初冬时节,当大地花儿凋零、树叶枯黄的时候,走进谯城区牛集镇圈椅村仍是一片五彩斑斓的热闹景象。黄澄澄的大雪梨、金灿灿的柿子、红彤彤的山楂、亮晶晶的苹果……丰收的果树映衬着村民的笑脸,一种“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的幸福生活在小村庄里自然流露。
“雪梨的采摘季可以维持几个月,从深秋到冬季小雪前后,因为品种较好,价格也是非常可观的。”11月18日,牛集镇圈椅村种植大户张保华悠闲地走在自家的果园里,时不时地察看着梨子的生长情况。雪梨树上累累硕果挂满枝头,金灿灿的煞是好看,伴随着阵阵清风,果香在村里飘荡,让人心旷神怡,好一幅丰收的景象。
与寻常的梨树不同,张保华种植的雪梨全部用纸袋包裹着,外皮光滑。“用纸袋包着可以保护梨子的水分,甜美多汁,还可以防止鸟类偷食。”张保华说,果园里全是绿色种植,种植出的梨子鲜美多汁,而且雪梨果形美、果实大,平均单果重在200g以上,果心小、肉质白、易化渣,不仅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鸟类也十分喜欢,常常偷偷光临做客。
“这个品种的梨子我是这两年刚引进过来试种的,今年第一次迎来大丰收,可以向乡亲们推广扩种了。”张保华说,果园里他共种植了4亩梨树,按照大梨子每斤3元,稍小点的梨子每斤2元的销售价格,一亩地的利润就可以达到1万多元,收入十分可观。
在梨树不远处,几株还未采摘完的柿子仍挂在枝头,金灿灿的,饱满又光滑。张保华介绍,这些未采摘的都是他留给家人和乡亲们自己采摘品尝的,等到冬季闲暇时可以用来做柿饼、炸糕点。而其余采摘完的2亩多地柿子树,已经给他带来了5万元的收入。
热情的红色,寄托生活的热情
在距离果园不远处的一个竹林里,记者看到一株株山楂树透过篱笆探出头来,犹如红光闪闪的小灯笼,与路旁绿色的竹叶相映成趣,这里便是张保华和村民们种植的山楂林了。
最初种植山楂的时候,不少人都觉得张保华种植的果木已经太多了,没有必要那么劳累再扩种山楂。“我种的有桃树、杏树、石榴树、苹果树等很多品种,几乎一年四季都有果子收成。”张保华说,很多人觉得村里没有山楂种植的历史,而且原有的果树收成也不错,没有必要做新的挑战。
让张保华下定决心种植山楂的原因是,山楂管理方便,比较省工,只需要春天修剪一下,其他时段几乎不用管理。此外,山楂除了管理方便,投入也比较低,一般情况下,山楂一年用两次肥就可以,每亩山楂一年用药用肥成本在三四百元,但每亩地的收成却能达到五六千元。
“山楂林春天可赏花,夏天可避暑,秋天可采摘……”张保华说,最主要的是山楂种植管理都比较简单,他试种成功后,可以推荐指导给村里劳动力较弱的家庭,栽培种植解决家庭困难。让那些因病或缺乏劳动力致贫的家庭,由“输血”式脱贫变为“造血”式脱贫。
民居错落有致,景色十分秀美,被称为“最美乡村”。大家闲时在村里随意走走,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冬日温暖的阳光,是非常惬意的事。
生机的绿色,带着来年的希望
记者注意到,在圈椅村的果树下养着野鸡、野鸭、白鹅、孔雀、火鸡等家禽或动物,靠果树下的虫子为食,而它们的粪便则成了果树最好的养料。
“我们家的苹果刚刚销售完,不出门就有收购商开着车到村里来买,就因为咱们的产品是纯绿色的,果子质量又好。”村民张保应和芮成耀用竹篮提出一篮苹果,热情地邀请记者和村民品尝,向大家证实自家又大又红的苹果鲜美多汁。
记者了解到,圈椅村目前全村种植果树面积200多亩,种植品种多样,有杏树、桃树、梨树、苹果树、柿子树、葡萄等10多个品种,都是绿色果品,无毒、无农药残留。盛果期的果树每亩年效益均达12000元左右,整个圈椅村仅水果年收入近200万元,人均果子年收入达14000元左右。
“我们村一年四季都有绿树环抱,花果团簇,是一个天然生态公园。”张保华说,除了种植水果外,他还扩展培育了优良的果树苗,除了供给需要的村邻种植外,也可以当作另一项经济项目,销售拓展,让圈椅村甜美的水果走到更远的地方。
武清海
记者
李锦文
文/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