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出人、出物就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精准扶贫需要找准“穷根子”。如何才能遏制贫困的代际传递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扶贫先“扶智”,而“扶智”的根本就是发展教育。
近年来,利辛县第一中学通过实施精准的教育救助,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孩子失学;通过改善办学条件,让贫困家庭孩子不仅能上学,而且上好学;通过提升学校的师资水平,让贫困家庭孩子不仅学有所教,而且学有优教。目前在利辛县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始终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健全完善学校帮扶体制,帮助更多学子圆梦校园,让爱在校园里播撒阳光。
贫困资助
圆梦大学
“你现在考上了好大学,老师还希望你今后能够继续保持学习劲头,早日成才,以所学回报关心你的人,用自己的双手改善全家生活。现在你可以享受免息贷款、大学生扶助项目、雨露计划等等。”坐在贫困学生司俊涛家中,利辛一中的老师嘱咐着。
近日,利辛一中学生司俊涛刚刚收到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本该春风得意的他,却因家庭贫困无力承担学费和生活费而忧心忡忡,全家人在欣喜之余开始为学费发愁。这时,利辛一中的老师主动找到司俊涛家中,详细告诉他该享受哪些政策和补助。
三年前,司俊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利辛一中,从此他便开始了享受资助的道路。“感谢您的帮助,让我灰暗的天空多了一道彩虹,让父母被生活压力压弯的脊背可以稍稍放松。现在,我父母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司俊涛说,当他知道自己可以享受到哪些政策时,心里无比激动,一方面可以继续自己的求学之旅了,另一方面也能为父母减轻压力。司俊涛的家人动情地说:“孩子在校期间受到学校各方面的关心和照顾,让我们很放心。现在学校领导和老师来看望我们,真让我们感激不尽。希望孩子将来学成以后,多为社会做些贡献。”
像司俊涛这样的学生,利辛一中还有很多很多。每年的7月,都会有一批考上大学的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因为家庭的贫困阻隔了上大学的梦想。为了确保他们圆梦大学,利辛一中采取国家资助与校内资助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提供帮助。
那么,怎样确定需要资助的对象呢?据介绍,需要资助的学生采取自荐和评选相结合的方式选出。国家助学金的评选是班级成立最少15人的民主评选小组,由学生本人写出书面申请,班级评选小组对本班提交资助申请的每位同学进行民主评议,把真正需要资助的同学评选出来,先在班级内公示,报学校资助领导小组审核,公示一周无异议后,被评出需要资助的同学交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办理学生资助卡,材料收集后报县教育局批复。校内资助的评选,除国家资助评选条件下经济困难的同学外,另增加了优秀学生的奖励,每学期把年级综合素质考评前120名的同学评选出来并给予奖励。享受奖学金的同学名单由学校教导处提供。建档立卡、城市低保及农村低保贫困家庭学生国家助学金执行最高档、全覆盖,全部免收学费政策,同时叠加享受孤残家庭子女就学扶助政策,保障政策不漏人,落实不漏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见成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扶贫自然也是持久战。利辛一中在开展教育扶贫过程中早已明确了这一认识,并做好了长期奋斗的准备。特别是利辛一中在坚持政策的连续性基础上,保证了资金投入的稳定性,并做到扎实推进,步步为营,极大地夯实了教育基础。
一张张笑脸,在阳光下绽放!利辛一中以创新的思维和切实有效的举措开展智力帮扶,让孩子们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共享教育现代化的成果。每到寒暑假,利辛一中资助办的办公室总会迎来他们的欢声笑语,有来汇报学习生活情况的,有来登门说感谢的……一颗颗曾经阴霾的心灵,在爱的温暖中焕发生机与活力。
据介绍,该校资助工作在县资助中心的指导下,在以刘年校长为组长、吴峰副校长等为副组长的资助领导小组组织管理下,对2018年春建档立卡及城市低保贫困家庭子女的学生国家助学金和校内资助及其他各项资助工作进行全面布置,包括被资助同学的评选认定、资金提取、足额发放等环节。资助对象包含利辛一中在籍在校的经济困难的高中学生(建档立卡及城市低保贫困家庭子女、孤儿、家长或本人残疾、家庭遇到自然灾害、其他特殊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及品学兼优的学生(奖学金)。
精准扶贫
入村入户
“高一(4)班学生张某某,自幼失去父母,被人收养,如今,栗老汉已经75岁,养父养母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非常贫困;高二(5)班学生牛某,父亲摔伤致残,常年卧床不起,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无音讯,家庭经济拮据;高一(2)班学生韩某,父亲患有精神病,母亲双目失明,无经济来源……”提起每个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利辛一中资助办每个人都记得一清二楚。
关爱生命,关注生命的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的职责。学校领导班子十分重视贫困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拓宽救助渠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资助。一方面教育贫困学生树立自信,不能被眼前的困难所击倒,做到“家贫心不贫”;另一方面拓宽救助渠道:一是依靠建档立卡贫困户救助、国家救助渠道,以及学校各种助学金。二是经常与社会各界力量沟通进行募捐。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是消除贫困的治本之策,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为了确保助学金的有效发放和贫困学生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利辛一中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利用周末时间深入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家庭,开展教育扶贫走访活动,入村入户核查信息,亲力亲为,全程跟踪,保证信息的准确、无疏漏;完善档案资料,细致认真,整齐规范。
老师们“兵分多路”,走村过镇,深入贫困生家庭,访家境,知生情,促成长。老师们耐心地向家长宣传教育扶贫民生工程与惠民政策,通报学生在校期间享受资助的项目及金额,查阅《扶贫手册》中受助情况是否准确、完整记录并拍照存档。同时与家长促膝谈心,用心用情,嘘寒问暖,加强家校沟通,告知家长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其他方面的表现,共商学生健康成长的方法和措施,虚心听取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提醒家长教育学生注意在家学习自律和往返学校安全,牢固构筑学生安全保护网。走访老师鼓励同学们要振奋精神,克服暂时的经济困难,安心学习,立志成才。
老师还对建档立卡家庭的外出学生家长进行了电话访问,确保教育精准扶贫走访全覆盖、教育扶贫政策宣传百分百。同时还对特困家庭和典型案例进行梳理,为学校下一步开展深入扶贫做准备。许多贫困生家长对学校的关心表示感谢,感谢国家和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关怀及资助。学校如此心系贫困生家庭的实际问题,并且进行实地走访是他们没有想到的,特别是那些地处偏远地区的家庭。有的家长热泪盈眶,并表示一定不辜负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期望,迎难而上,帮助鼓励孩子顺利完成学业。
教育扶贫
扶智扶心
学生资助是一项复杂而持续的工作,这项工作在不断地更新与细化中,所以需要积极配合上级政府部门的要求,不断学习相关政策与知识。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指引下,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经过不断努力,利辛一中在学生资助工作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据介绍,利辛一中在校内资助金提取比例超过3%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贫困生和孤残学生以及品学兼优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将校内助学金提到校事业收入的6%以上,保障了贫困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学习费用。
另外,学校还专门设立校资助宣传栏,广泛宣传国家资助及校内资助政策,设定每年5月份为资助宣传月,每年设置不同的资助主题活动。在此期间开展各种关于资助宣传活动,开设专题讲座,解读资助政策,各班召开以资助为主题的班会,学校开展征文活动等;2018年5月份利辛一中开展了以“诚实守信,从你我做起”为主题的资助宣传月活动。
该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校资助规章制度;本年下发通知有:《利辛一中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条例》、《利辛一中国家助学金实施细则》、《利辛一中校内资助管理办法》、《利辛一中校内资助资金管理办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实施方案》、《利辛一中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帮扶责任人制度》、《利辛一中受资助资格认定办法》、《利辛一中学生资助公示制度》等。学校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资助流程,把资助工作做到实处,为家庭贫困的孩子排忧解难。
如今在利辛一中,学生有学上、
学生上好学、教师能教书、
教师教好书不再是一句空话。教育扶贫路还在脚下延伸。“近年来,我们学校对贫困学生资助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方式和力度还不够大,贫困原因不断变化,学生群体还会增加。今后,我们还会积极贯彻上级的‘精准扶贫’的政策,让每一位贫困学生能够得到温暖,不能因为贫困而失学!”校方负责人表示。
(林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