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扶贫“小项目”绘就脱贫“大图景”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马鞍山日报
马鞍山日报3/enpproperty-->

记者

杨正文

苏自山

通讯员

田斌锋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含山县有贫困户7158户,贫困人口14460人,是我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县上下,把脱贫攻坚当做头等大事来抓。

务实的含山人,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将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精准扶贫“大概念”,通过一把瓜蒌籽、一片农家锅巴、一块光伏板、一处小景点落实到一个个扶贫“小项目”上,把全县扶贫工作从“书面语”变成贫困户看得见摸得着的“银行卡”。随着扶贫工作持续推进,全县正在实现一户一户脱贫,一村一村摘帽,含山1037平方公里区域的脱贫“大图景”徐徐绘就。

“小零食”藏着脱贫大名堂

含山县贫困村毛滩村村部,大院内的场地进行了翻新和扩建,新铺了水泥地。在村部院墙外瓜蒌籽田的绿意映衬下,有了中国画留白的意蕴。

不过,这可不是为了好看。“院墙外的这些‘绿吊瓜’,可是‘金疙瘩’啊。”毛滩村村支部书记陈德强说,村部院子新铺水泥地,就是为瓜蒌籽精心准备的晒场。

“晒场扩建,是因为今年瓜蒌籽收成会更好。”毛滩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丁松岭说。去年毛滩村的瓜蒌籽第一年挂果结籽,瓜蒌籽合作社流转的180亩地收获了4000多公斤瓜蒌籽。为了打开销路,毛滩村扶贫工作队还帮村里的瓜蒌籽注册申报“毛滩”商标,参加市县举办的各种农产品展会,四处推销这种“小零食”,卖了27万多元。

由于管护得当,今年又是丰果期,预计能收1万公斤瓜蒌籽。“丰产不能欠收,要把瓜蒌籽卖出去,卖上好价钱。”丁松岭说,虽然提前拿下了一个1000多公斤的大订单,但销售还是要多条腿走路,不仅要线下推销,还要走电商的路子。目前,“毛滩”瓜蒌籽参加了京东商城的众筹扶贫项目,建设银行马鞍山市分行也在积极推荐其进建行系统“善融商城”……

这几年,毛滩村的“瓜蒌籽”正在从里到外改变着昔日的贫困村。2016年,村集体经济的账目是0元;2017年,村集体经济的账目是12.3万元;2018年,村集体经济的账目是17万多元。2019年,瓜蒌籽丰产,村集体经济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村子里(集体)挣的钱,才真正属于自己的钱。大河有水小河满,村里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也是水到渠成,早已经不是问题。”丁松岭信心满满。

像瓜蒌籽这样的脱贫“小零食”在含山县不是个例。离毛滩村40多公里的贫困村东山村,村民芮举燕身穿白色工作服在安徽联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扶贫车间挥汗如雨,不时用锅铲将电饼铛内的米饭摊平压实,制作香脆可口的新米锅巴。芮举燕所在的扶贫车间2018年5月正式投产,专门生产“农家锅巴”这种休闲小零食,有6名贫困户在此工作,满勤每月能拿到2500元。

离东山村约10公里的贫困村桥联村,安徽联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此设立了第二家“扶贫车间”。该村57岁的村民唐先英在此工作了四个多月,“我是今年2月份来这上班的,之前还去联邦农业公司培训了一个星期,现在多劳多得,每月能挣1千元左右,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这在以前是想不到的。”

桥联村“扶贫车间”,是由该村集体投入7.5万元,利用村里200平方米厂房进行生产,由安徽联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各种加工原材料,并对加工好的新米锅巴按每袋0.8元价格回收。这样一来,既为村集体每年带来2万元租赁厂房的收益,又带动了贫困户和村民就业。

在含山,像瓜蒌籽、农家锅巴这样的“小零食”生意还有不少。“小零食”里有大生意,也藏着扶贫大名堂。这是含山县把扶贫这个大课题,化整为零、化大为小的生动实践。从小处着眼,与产业扶贫结合,既实现个体贫困户的脱贫,也带动村集体经济由弱向强。

“小方块”带来脱贫大功效

距桥联村40公里的仙踪镇六衖村,则把脱贫的目光聚焦在一个个“小方块”上。

六衖村有723户人家,贫困人口占到7.7%,“地面无企业,地下无资源”,村集体经济曾经长期处于零收入状态。六衖村党总支书记杨春介绍,以前外出打工、种植农作物是村民们的重要收入来源,现在光伏发电成了这个贫困村村委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老百姓看到光伏发电有了收益,高兴着呢。这些蓝色的‘小魔块’真是起了大作用!”杨春面露喜色地说道。

2016年、2017年,六衖村委陆续接入了100千瓦的光伏板,让村里收入实现了零的突破,年收入将近10万元。几年攒下的收入,除了支付村委的正常开销,六衖村委陆续给村里的每家每户接通了自来水,并修建了全民健身场所,增加了健身器材,新建了六衖村儿童之家、图书室等。

(下转第二版)

2019-10-23

00:00:00:0一把瓜蒌籽、一片农家锅巴、一块光伏板、一处小景点……含山县把精准扶贫的“大概念”落实到一个个“小项目”上——2650101扶贫“小项目”绘就脱贫“大图景”/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