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出“组合拳”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马鞍山日报
马鞍山日报3/enpproperty-->

郑蒲港新区开展消费扶贫,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打出“组合拳”

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文/丁刘彬

开展消费扶贫,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近年来,郑蒲港新区不断加强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方位推进城乡功能优化、形象再造、品质提升,不断完善农村路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出一套“组合拳”,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农村环境大变样,群众的生活环境更美了。

特色农产品搭载消费扶贫的快车飞向市场

土鸡、土鸡蛋、麻油,9月28日,市税务局订购的最后一批256份价值76800元的消费扶贫产品分装三辆车,从郑蒲港新区姥桥镇官塘村发出。

“作为帮扶单位,市税务局与官塘村建立了广泛的扶贫合作。”官塘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肖尚文介绍说,消费扶贫是扶贫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一环,为帮助解决贫困户、一般农户农产品销售问题,官塘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采取主动上门对接的方式,“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就对接市税务系统,完成20多万元扶贫产品的销售。”

在官塘村,消费扶贫带来的成效也是十分明显。“从去年10月1日开始到现在,一年时间,我们的扶贫产品销售额达88.04万元,涉及瓜蒌籽、土鸡、土鸡蛋、葡萄、黄桃等农产品。”肖尚文介绍道。

既要帮扶贫困户,也要带动一般农户。阮宇芳在官塘村开办了一家粮油加工厂,今年受疫情影响,麻油出现了滞销的情况。官塘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了解到情况,主动与阮宇芳取得了联系。

“一个月的时间,村里就帮我们销售了2000斤左右的麻油。”阮宇芳开心地说道。麻油销量上去了,阮宇芳家芝麻收购量自然也跟着增加。“我们首先会考虑本地村民和贫困户,优先收购他们的芝麻。”

消费扶贫是连接贫困户和消费者的一座桥梁,通过销售高品质、无公害特色农产品,不但能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还能满足广大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消费扶贫是提高贫困户、村集体收入的一个重大举措。”肖尚文介绍说,为做好消费扶贫工作,该村成立了消费扶贫工作小组,主动上门对接,同时严把产品质量关。

在抓好消费扶贫的同时,郑蒲港新区还将电商引入农业农村生产经营,实现农业农村各类经营主体的转型升级,并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新区加快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先后完成站点选址、平台搭建等工作,依托“同创严选”电商平台,开通淘宝网店,协调邮政快递进驻电商站点,为工业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提供“最后一公里”配送节点,也为农产品提供上行“第一公里”节点。

新区还对各村从事电商的农户家庭成员进行帮扶和鼓励,发动各类外出群体参加电商扶贫,以二维码分享、社交平台宣传等方式,推动本地产品上行。新区还注重在村干部中发现能人,不断加强电商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实际训练,切实提高电商实用技能,把他们真正培养为电商脱贫的带头人。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群众幸福感

近日,总投资1663万元的郑蒲港新区张小路南北向横穿官塘村工程建成,路面宽7米,路基宽13米,全长3.0公里,道路采取拓宽及“白+黑”改造。工程建成后,公交车直通官塘村,实现城乡公交无缝对接,大大改善官塘村村民的出行环境,为官塘村的农产品运输提供更好保障。

在白桥镇红旗村七甲自然村,一条崭新的村村通公路让村民们的出行更加便利。“以前走在这条路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出行十分不方便。现在好了,这条路建成后不仅方便了我们,还改善了村里的环境。”该村村民说道。

新区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做到大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新机制管养、一体化运营,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使农村公路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快速通道,成为致富奔小康的桥梁纽带。今年以来,新区投入2612万元,实施到村基础设施项目71个,目前已全部完工。

不仅如此,新区还继续加强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新区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辖区群众,保障控辍保学工作,防止因病致贫等,新区投资1800万元,用于“公办义务教育暨基层医疗单位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安全设施、体育设施、教学设施等四大类59小项工程,具体有镇卫生院儿童预防接种智慧化门诊建设、彩超等医疗设备采购、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改造;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场地硬化、教职工宿舍建设、食堂维修、设备采购等。截至目前,各项目已基本完工,新区教育、医疗基础设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开展综合整治

改善人居环境

走在白桥镇七成村,干净整洁的马路、一尘不染的墙面、碧波荡漾的池塘,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村庄整治之前,村里到处都是白色垃圾,出门也不方便。”该村村民吴先宝说,现在,每家每户都有个垃圾桶,村民都会将垃圾放在垃圾桶里,有专人负责运走,“现在,村里环境变好了,村民生活也更舒心了,观念也改变了。”

从2012年起,七成村全力以赴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加快建设美丽家园,掀起了一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新高潮。该村从加快村庄积聚发展入手,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该村对道路两旁进行了绿化,采用“乔木+灌木”种植模式,主要道路、停车场两旁按5-8米间距栽种行道树,植物选择高大乔木如悬铃木、香樟、广玉兰等,其下种植南天竹、枇杷、红叶石楠等灌木。

此外,该村还进行了村庄亮化工程建设和沿城乡公交线路景观整治。该村沿中心村主要道路设置路灯,启动亮化工程,方便村民夜间出入。在沿城乡公交线路景观整治方面,该村保持沿线村庄风貌整体协调,观瞻整洁有序,环境生态自然,形成“村中林中”的沿线景观,达到房前屋后整齐干净,广告招牌美观协调,绿化景观季相分明、层次丰富,建筑风貌整洁协调。该村还结合村庄基础条件和特点,分区域、分类型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实现环境优良、生态宜居,同时加强环境卫生治理,营造整洁、自然的村容村貌。

这只是新区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做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今年,新区启动姥桥镇姥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着力解决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等问题。新区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分解细化,镇及各责任单位具体抓,定期调度,及时妥善解决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同时,新区采用因村制宜、分类施治、分散处理、就近处理或集中处理等方式,治理农村污水,推行“户清、村集、乡镇运”的垃圾分级处理模式,完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机制。

目前,姥长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0%、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该村还建立了村内垃圾清理清运常态化工作队伍和村内杂物堆放劝阻机制,安排专业化团队负责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运营维护,确保整治成果取得实效。

2020-10-23

00:00:00:0郑蒲港新区开展消费扶贫,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5011601打出“组合拳”

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