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马鞍山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贡献环保力量
督察整改亮真剑
绿水青山绽笑颜
核心提示
秋来滨江不知春。
11月的薛家洼,依旧风景如画,远眺水天一色,鸟鹭蹁跹,3000亩杨树林随风摇曳,宛如一幅水墨丹青。每天,这里都吸引一大批市民游客观光打卡,成为网红景点。
然而一年多以前,这处长江上的寻常水域还是渔船拥挤,散乱污企业、非法码头、固废堆场、畜禽养殖场等集聚的“五毒俱全”地,与美丽丝毫不沾边。
从昔日“脏乱差”到今天“美如画”,薛家洼的美丽蝶变,也是马鞍山生态环境“逆袭”的一个缩影。
煤炭消耗总量和能源消耗总量基本上稳居全省第二;二氧化硫排放量高达5.07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高达8.3万吨位居全省前列;工业固废每年生产量2100万吨,占全省近五分之一……作为一座重化产业占比70%的工业城市,马鞍山产业结构偏重,污染排放较大,长江生态频亮红灯,环境保护“压力山大”。
2017年中央、省环保督察以来,向我市交办各类问题达到1462个,其中信访件1308个,问题数在全省高居前列,多次被省环委会约谈,几十名领导干部被问责。
唯其艰难,方显勇毅。
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确立了绿色发展的新目标,同时发扬斗争精神,从问题整改入手,借助环保督察的东风,坚持高层次推进、高规格统筹、高标准实施的“三高”原则,正确处理
“四个关系”,在全市范围内强力实施“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走出了一条以高水平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长江水长期保持Ⅱ类水质、马鞍山蓝已成常态、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显著……一江两岸万象回春。
生态环境越来越美,人居条件越来越好,群众体会最直接。2019年,全市环境投诉量在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今年,马鞍山更是荣膺全省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实现完美“逆袭”。
如今的马鞍山,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长江马鞍山段东岸风景如画,已成为城市新的生态名片和生态客厅。
强力整改
从全省“倒数第一”到“唯一满分”
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重点对计划11、12月份完成的项目实时跟踪,对突发状况及时跟进调度,确保各项目按照计划有序推进。临近年底,马钢驻点督查办公室三名工作人员更加忙碌。
今年5月11日,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专班进驻马钢公司,设立马钢驻点督查办公室,紧扣2019长江大保护警示片披露涉及马钢公司的“7+111”项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确保实现整改“清零”目标。
直面问题,刀刃向内,动真碰硬。
我市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工作中,严格落实管发展管环保、管生产管环保、管行业管环保“三管原则”,落实属地监管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社会参与责任,坚持实行市级领导包保重点环境问题整改,解决了一批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环境突出问题,既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又为优质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既没有影响发展速度,又提升了发展质量。
这是一场“整改风暴”,壮士断腕——
今年3月份,马鞍山一工贸公司根据省暗访片反馈的问题制定了一个整改方案。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在了解该方案内容后,认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要求企业聘请专业机构重新开展评估,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案。在工作人员多次沟通耐心说服后,企业负责人下定决心,实施“两断三清”,将原有设备全部拆除,彻底解决了环境隐患。
环境治理既靠严格执法开路,强调治污的力度,同时也体现人性的“温度”,对问题企业采取约谈、挂牌督办、依法关停三个步骤,给企业留足整改时间,坚决避免“一刀切”。2018年以来,全市共约谈问题企业2299家,挂牌督办445个点位问题整治。
与此同时,对干部采取约谈、诫勉谈话、党纪政务处分三个步骤,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确保令行禁止。
这是一次转型契机,脱胎换骨——
5万吨的生产线,1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内,几乎看不到人影;密集的物料箱或装或卸,行云流水,快速精准……走进位于雨山经开区东区的瑞泰马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由一系列数字化设备组成的生产线高效运转,干净整洁的车间环境与之前“机器轰鸣、粉尘纷飞”判若云泥。
该企业前身是马钢耐火材料厂,距长江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借着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机会升级换代,污染问题也得到彻底解决。
瑞泰马钢是我市以环保倒逼转型,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对全市范围内153个非法码头和34个造船厂进行拆除整治,长江岸线由昔日的生产岸线变为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成为风景秀丽的网红打卡景点。
依法关停取缔各类散乱污企业704家,整改提升各类企业156家,整合搬迁企业12家。一方面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的步伐,部分“高能耗、高成本、高排放”的“老三高”产业正加速向“产品质量高、企业效益高、技术含量高”的“新三高”转型跨越。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一系列硬核举措,也让我市环境问题整改在全省实现从后进到领先的“逆袭”。2017年,我市7个环境问题整改逾期,在全省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年度考核中排名倒数第一。一年后,2018年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考核,我市并列全省第一,2019年更是获得全省唯一满分,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源头治理
从“黄龙滚滚”到“天蓝水碧”
河水蜿蜒清澈,河岸绿草茵茵,生态廊道如同景观公园,秋日的得胜河含山段风光无限,已成周边居民休闲观光的绝佳去处。
然而曾经,作为流经含山、和县的一条重要河流,得胜河水环境状况十分糟糕,群众反映强烈。随着得胜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不断推进,得胜河水质情况大为改观,昔日臭水河蝶变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
问渠哪得清如许?从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地水质监测全覆盖到农村黑臭水体综合治理试点,从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到全市工业园区管网大排查,马鞍山水污染防治快马加鞭。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切实打好“碧水攻坚战”,截至今年9月,5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均值达标率为100%,优良水体比例为100%。全市共有12个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日设计处理能力已由43.5万吨扩建到55.5万吨,出水水质均提标至一级A及以上。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穿梭在盘景水泥有限公司高大的厂房烟囱之间,不见乌烟瘴气、粉尘满天飞,只见花木错落有致,厂房掩映其中,仿佛来到了一座公园。“花了这么多钱来做超低排放改造,亏吗?”“值得!”日前,在安徽省盘景水泥有限公司,公司安环管理员朱光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
为了符合新标准的要求,盘景水泥公司总计投入1500多万元对除尘设备进行了改造。今年6月起,该公司又投资200余万对脱硝和脱硫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公司还准备投资100万元升级烟尘监测设备,确保污染防治的效果。”朱光介绍说。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收官之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我市在钢铁、水泥行业提标改造的步伐一直坚定。今年10月份,我市四家水泥厂全面达到安徽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该标准最主要的三大指标有组织排放的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均严于国家标准。
天蓝气更新。2019年我市PM2.5治理目标完成情况全省第一,2020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改善幅度全省第一,今年6-9月份优良天数改善情况位居95个重点城市第6位,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空气质量改善任务目标。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固废清理处置是场“重头戏”。
在雨山区大王山小王村铁矿,长期被低品位矿掩盖的沟渠荡起了清波,周边土地也已进行了复垦回填。
小王村铁矿位于向山镇,这里原是一个废弃选矿厂,企业停产后,矿渣长期非法堆存在厂区内。今年3月份,雨山区委托有关部门,编制环境污染治理方案。
大王山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治理只是马鞍山市今年“清废行动”的缩影。
在黄梅山固体废物堆存点,固废清运完毕,现场已完成覆土复绿;在当涂乙字河固体废物堆存点,河道边随意倾倒的固体废物已实现综合利用,堆存场地已完成平整复绿……截至目前,全市先后开展8轮“清废”行动,清理固废堆放点97处,约90余万吨,治理修复面积达800余亩。
在我市向山镇,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固废填埋场,总库容约113万立方米,可填埋一般工业固废近150万吨。
今年4月份,我市投资5600多万元,建成并投产运营全省首个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填埋场,并获批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具备18.75万吨/年的处置规模。
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的建成投运,彻底解决我市一般工业固废去向的问题,有效缓解工业固废二次污染压力。
今年我市还持续实施长江干流、主要支流等固体废物排查,持续落实固体废物“四联签”制度,实施固体废物的有效管控。
蓝天常在,碧水长流,曾经的“黄龙滚滚”成为记忆。
精准施策
从“脏乱厂区”到“绿色园区”
秋高气爽、白云飘逸。在慈湖高新区沿着昭明沟行进,沟渠旁铺设整齐的绿化草坪给人扑面而来的绿意,穿着橙色背心的环卫工人在水中打捞落叶。
“曾经的昭明沟水体黑臭、气味刺鼻,现在恢复碧水清流的昭明沟真的是脱胎换骨了。”安徽金星钛白(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市首批环保管家试点企业,厂区紧邻昭明沟。见证一年以来昭明沟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朱士中十分感慨。
“环保管家”入园,助力高质量发展。
去年8月,马鞍山在全省率先以市政府层面专项推动“环保管家”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专家团队进驻马鞍山经开区、慈湖高新区开展“环保管家”试点,按照环保治理规律来推进整治,做到源头治理、流域治理、综合治理、精准治理,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环保管家”通过专业环保机构为政府、园区、企业提供环境监测监理、环保设施建设运营、污染治理等一体化环保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园区和企业提供精准服务。“‘环保管家’为企业带来了‘管家+专家’的一站式服务。”颐海(马鞍山)食品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人朱小龙深有感触。
作为一家生产火锅底料的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废气治理一直是公司的痛点。“环保管家”入驻马鞍山经开区后,立即为颐海提供“点对点”服务,组织大气污染治理领域专家开展环境状况现场调查,分析环保设施存在的不足,帮助其提出改进意见建议。
“多亏‘环保管家’帮我们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帮我们快速解决‘老大难’。”说起“环保管家”的精准服务,朱小龙频频点赞,他说,“根据‘环保管家’给出的诊断意见,我们立即联合相关供应商对公司的废气处理设施进行完善。”
科技领先,智慧上阵,提升“环保管家”服务含金量。
通过无人机航拍,实现项目清晰辨别,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通过环境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为园区提供智能管控;通过开发“环境物联网”办事云平台,为园区企业建立了专门的环保信息档案……驻点以来,信息化管理成为“环保管家”高起点、高规格的践行。
近期,来自华南所的“环保管家”已成功进驻马钢公司,助力马钢精准治污、超低排改造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下一步,我市将结合2个试点园区“环保管家”推进情况,形成一整套园区“环保管家”的管理制度体系和工作经验模式,为全面推行专项环保管家、企业环保管家打牢基础。
截至目前,“环保管家”已在我市开展专家会诊50次,提交管家意见书77份,帮助解决污染治理问题97个,排除企业环境隐患67个。与此同时,来自华南所的“环保管家”已完成9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及3个市级化工集中区889.91公里的管网排查及1236家涉水污染源排水系统现状排查,构建起“涉水污染源全接管、污水管网全排查、污水处理设施全研判”工业园区污水管理新模式。
奋进新征程,猎猎驾长风。
9月29日,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确立了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的新发展定位,提出了“四个高”,实施五大提升行动,其中“生态环保高水准”和“生态环保提升行动”均排在首位,展现了我市把生态环保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最大的发展、最大的民生来抓的决心。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市将以翻篇归零再出发、一马当先再起航的姿态,牢记嘱托担使命,再立标杆砥砺行,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全力建设“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升级版。
2020-11-02
00:00:00:0核心提示为马鞍山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贡献环保力量5070201督察整改亮真剑
绿水青山绽笑颜/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