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呵护“小家”
为义撑起“大家”
“想宝宝吗?想就把眼睛闭一下……真棒!”忙完一天的工作,裴富芸每天都要和丈夫进行一次这样的视频,尽管这种“对话”,只能是裴富芸一人的“自言自语”。
裴富芸,今年28岁,是和县历阳镇华阳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和所有疫情下的基层干部一样,疫情期间,她的工作繁杂而琐碎。白天发宣传单、摸排登记、贴封条、搭棚子、制报表,晚上值班巡逻,忙的时候,她要到凌晨一点才能到家。
家,对她曾经而言是个温暖的词。而现在每次回家,都格外冷清——孩子被送到父母家中,公公婆婆在医院照顾卧床不起的丈夫,漆黑的屋子只能等到她一个人。忙碌有时会让她暂时忘记难受,直到,她再一个人回家。
2015年,裴富芸和丈夫杨从文结婚,一年多后,他们有了个可爱的孩子。丈夫是个热心肠,2018年6月,同事的孩子得了白血病,他拉上妻子跑前跑后联系捐款,把别人的事当成了自家的事。可不久,灾难却毫无征兆地降临在了他的身上。
2018年8月晚,送朋友回家后的杨从文发生车祸,脑部受到严重损伤。那时,他们的孩子才一岁半。在医院看到丈夫的裴富芸整个人都蒙了,她说不出一句话来。最危险的时候,杨从文两次心脏停搏被推进手术室,医生让裴富芸等家人做好心理准备。可经过抢救后,他又奇迹般地恢复了心跳。医生告诉裴富芸:“他的求生意识真的很强。”丈夫的求生欲仿佛给了脆弱的裴富芸一股力量。从那时起,她便告诉自己,无论如何要坚强!
她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不再买新衣服。起初的三个月,她每天20小时以上不眠不休照顾丈夫。丈夫因为肌张力不停出汗,她就不停为他擦汗,帮忙及时更换衣服;为防止丈夫肌肉萎缩,她一有空就给丈夫做按摩;丈夫气管切开,肺部易感染,瘦弱的她每隔两小时就要喊人合力为丈夫翻身拍痰……10天后,奇迹出现了:原本无意识的丈夫突然睁开了眼睛。虽然没有看她,但她激动地难以自持。等到丈夫的体征逐渐平稳,裴富芸回到了工作岗位,将丈夫交给公公婆婆照料。“家和孩子需要我来支撑,我也要振作起来。”
丈夫的意外一出,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有曾经受过丈夫帮助的朋友、同事,有家人、亲戚的援手,甚至有很多陌生面孔的帮助……各股力量如潮涌来,让裴富芸深受感动。即使庞大的医药费支出让家里债台高筑,她也知道,社会给她的已然很多。后来,杨从文的老家功桥镇帮其申报了贫困户,可以报销部分进口药和医疗费,裴富芸一家的生活才逐渐好转。
仿佛是对裴富芸格外敏感,每次裴富芸工作之余去医院看丈夫,丈夫都会有“进步”。“从头会转了,到眼睛会转了,到有面部表情了。他的每一个小进步,我都要高兴半天。”裴富芸说,这每一步变化,都至少需要一两个月。医生告诉她,已经很快了,再等等。
2020年新年伊始,裴富芸第一时间投入了紧张的一线抗“疫”工作中。她将孩子寄宿在了父母家,每天通过视频和家人联系。“现在不太敢去医院看丈夫,他抵抗力很差的。”丈夫和孩子现在都像是她的“孩子”。视频时,裴富芸总是笑着哄着他们说话。孩子不买账,常常会哭着要她。丈夫一看到是妻子,总是乐呵呵地笑个不停。
但3月10日的视频有些不一样。那天的视频里,杨从文看着满脸笑容的妻子,笑着笑着,又突然哭了起来……
疫情期间,裴富芸每天要摸排登记社区170户人家的情况,要在狭窄的楼道和房间走上2万多步。从大年三十陪丈夫在医院吃了一顿简单的年夜饭后,她便没再去看过他。“阿姨戴好口罩,不要串门哦。”工作中,裴富芸的脸上也总挂着笑,人们看不出她经历着什么。一天走访时,她的鞋跟走掉了,她也只是一笑而过。
“在我需要的时候,社会帮助了我,现在是我回馈社会的时候。如果换成他,相信也会和我做一样的事。我的选择,就是他的选择。”裴富芸说道。
通讯员
郭彤彤
2020-04-08
00:00:00:03782901为爱呵护“小家”
为义撑起“大家”/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