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季晨辰
“邢书记,注意防护!”
一个月以来,穿梭在新风社区里的邢春桂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这是来自社区居民的问候,似是亲人之间的叮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身为社区党委书记的邢春桂以身作则,带头冲锋在防疫一线,夜以继日、不辞辛苦地守护群众。把责任扛在肩上的她,让来自党和政府的关爱温暖每一位居民,而社区居民也回报以温暖。
一碗暖心热粥
73岁的何师傅就住在社区旁边的一个小房间。他本来没有住所,也没有收入,自5年前邢春桂“请求”他帮社区居委会看门,他就有了温馨的“小家”。
沉默寡言的何师傅在社区的关心下笑容多了起来。
今年春节防疫期间,何师傅以为邢春桂要退休了,没想到她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为了节约时间干脆住进了办公室。
“一个女同志,住在办公室,太辛苦了!她胃又不好!”何师傅鼓足勇气找到社区党委副书记叶素群,表示愿意为邢春桂准备一些养胃餐。得到叶素群肯定的答复后,憨厚的何师傅大声地说:“我保证完成好任务!”
当天夜里11点,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邢春桂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向二楼办公室,在门口发现了一个保温桶,她认出了这个保温桶是楼下何师傅的。打开盖子,保温桶里的红豆红枣粥还冒着热气。那一刻,热泪在眼窝中打转,温暖在心中流淌。
此后几天,何师傅精心准备的养胃餐准时出现在她的门口:早上是一个包子、一碗粥,中午是一份面条,晚上是红豆红枣粥。何师傅说,怕保温效果不好,他每次都掐着邢春桂回来的点才开始做。
两个医用口罩
“虽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在居家观察的这段时间,他们帮我买蔬菜、收垃圾,我心里暖暖的。”
一村租户赵丽萍,是一名老师。2月15日从老家芜湖繁昌坐高铁返回。正在防疫卡点值守的邢春桂立即安排志愿者帮她背行李、采买物资,还给了她两个医用口罩,“丫头,有什么困难找社区!”
在每天超负荷的防疫工作中,邢春桂仍会“顺手”帮一些居家观察人员、空巢老人、帮扶对象买蔬菜、取快递,其中就有赵丽萍的一份。
危难见人心。赵丽萍给社区打了个感谢电话,最想感谢的就是回家那天帮她的“阿姨和小伙子”。
82岁的居民汤文华有糖尿病、高血压、脑梗,耳朵也背,这阵子还老是忍不住在社区溜达,“乖乖待在家,我给您买药、买菜!”邢春桂敲开门大声对老人说,说完又从怀里掏出两个医用口罩,“实在想站门口走两步,戴这个口罩!”
汤文华高兴地合不拢嘴,“邢书记,你顶好,我听你的!”
三次卡点巡查
年初五起新风社区实施封闭式管理,仅留的两处防疫卡点是邢春桂早中晚必去的地方,她坚守在那里,像是“定海神针”。
2月20日晚上10点半,一个身穿睡衣、放声大哭的小女孩走向新风小区卡点,“我要找爸爸妈妈!”值守的工作人员一下子蒙了。
工作人员找到了网格员钟丽,她还没休息。“邢书记告诉我们,社区每个工作人员、网格员在防疫特殊时期,半夜12点前一定要随时关注微信群,以防有突发事件。”
孩子妈妈电话不通,钟丽赶紧骑着电瓶车出门寻找。这家夫妻俩在幸福路上有一间门面房,顶着刺骨的寒风来回好几趟,没找到孩子的父母。最后通过微信,钟丽联系上了孩子爸爸,原来夫妻俩去进货了,没锁门。
那边,邢春桂也火速赶到卡点,安排深夜值守的社区工作人员和城管队员护送孩子回家。“你们赶紧在12点前回来一个人,孩子会害怕的!”拨通电话,她斩钉截铁地说道。
“做社区工作半夜电话响起是常事,这一段时间,我夜夜睡不好,但为了大家能睡好,值了。”邢春桂说道。
■记者手记:
这是一个有着些许“清冷”,但同时又充满着浓浓“暖意”的春节。
疫情当下,以邢春桂为代表的社区基层党员干部,他们是奔走一线的抗“疫”卫士,也是隔离人员的贴心“管家”,最难能可贵的是,隔离疫情,不隔离人心,他们将守望相助的同胞之情融入工作细节,真心服务群众,解决后顾之忧。
在严格不松的管控和细致入微的服务下,虽然疫情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但由他们坚守的社区“疫”线,阵地坚不可摧。
这群基层“逆行者”,不仅是疫情防控的“主心骨”,更时刻散发着强大的“向心力”,他们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守“疫”线,广泛发动各方力量,实现群防群治、联防联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筑牢堤坝。
聚是一团火,万千人凝聚的火光必将驱散寒“疫”。
2020-02-26
00:00:00:0——爱在新风社区回响3508901“把责任扛在肩上,居民就会把你记在心上”/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