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易其稿
无数次打磨
才有了今日的《小江豚归来》
编剧兼导演杨薇璐:现实和童话相融合
让长江大保护深入人心
一次人和动物的对话,一段震撼心灵的旅程,一场翻天覆地的改变……
作为我市年度重点文艺项目和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创优秀剧目展演项目,《小江豚归来》在众多期待中终于圆满完成了首演。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场80分钟的舞台剧,背后究竟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和付出,参与者最有发言权。
6月1日,记者对话该剧主创人员,看《小江豚归来》如何诞生。
大手牵小手
共同护佑长江
《小江豚归来》的编剧兼导演杨薇璐是一位年轻的创作者。谈起该剧目的创作,她说,灵感始于2019年,创作也是从2019年开始。
“随着长江大保护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就想着可以从这个角度去创作一部剧,更何况我们最亲近的长江就在身边。”杨薇璐说,确定大主题后,需要找角色来演绎和传递故事,因为是儿童剧,所以就想到了江豚这个活泼可爱的形象。
第一稿写作时,杨薇璐创作的是纯童话剧,没有加入人的元素,推翻后又写了第二稿,突出了人的元素,但又觉得不够活泼,也不利于被观众喜爱和推广,便再次推翻。在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如何让人的元素和江豚的元素实现完美融合?杨薇璐又陷入了思考。
“剧本是一个从构思到创作不断更新打磨的过程,不断有新的想法从脑海里蹦出,反反复复。”杨薇璐说,经过讨论和反复打磨,以江边的砂厂为主题切入,讲述了人类的主人公李天乐和小江豚“开心”之间发生的故事,从李天乐被开心救到再次相遇后李天乐帮助受伤搁浅的开心,展现了人和动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
“我们在整场剧中加入了许多音乐的元素,营造出一种浪漫诗意的感觉,颇有点迪士尼音乐剧的风格。”杨薇璐说,三稿过后到此次首演开始前,剧本又经过了三次修改,算起来大的修改一共有六次,小的细节方面的修改更是数不胜数,辛苦是自然的,但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希望用更加精良和完美的制作,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有精彩、有思考、更有行动。
“这部剧不仅适合孩子看,相信大人也会爱看的,大手牵小手,一起受到启发和教育,一起保护我们身边的长江。”杨薇璐说道。
精雕细琢排练
只为完美呈现
6月1日午间,距离正式开演还有三个小时的时间,马鞍山大剧院歌剧厅,演员们还在进行着最后的排练,有的已经进入了化妆间,为即将到来的演出做着最后的准备。
作为剧中的一号角色,小江豚“开心”的扮演者齐静虽说是身经百战的儿童剧老演员了,可依然抵挡不住内心的那份激动和期待。
“我们从年后就开始排练了,还前往江苏南通开展了近40场校园巡演,大家都很喜欢我们的剧。”齐静说,能饰演剧中的小江豚开心,对自己来说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挑战,虽说已经有过很多年的儿童舞台剧演出经验,但扮演一只动物,而且是国宝级的小江豚还是头一次。
“这个角色是活泼可爱的,所以要用很多肢体语言来表达这个角色,戏份还是很重的。”齐静说,小江豚开心始终坚定着一个信念:保护好长江妈妈,保护好自己的家园。所以,这是一个既活泼可爱又充满着正能量的角色。
“如何更好地在舞台上呈现人和动物的沟通,我们也做了很多尝试,这也是创作和表演中的难点所在。”市艺术剧院儿童剧团副团长朱晓云说,在展现人和江豚的对话时,人类是人类的语言,动物是动物的语言,同时还引入了专业的“偶”,在部分剧情中由操偶师完成小江豚开心的表演。
“这些孩子们非常敬业,一遍又一遍,一场又一场,因为动作需要,他们的腿上胳膊上都有很多伤。”市艺术剧院院长、总经理王红说,这部剧创作之初,团队人员还亲自到长江中游、下游走了走、看了看,寻找创作素材和灵感,同时也聆听了省里和市里许多专家的意见、建议,为的就是打造精品。剧里的音乐、舞美、道具也都是由剧团自己培养的青年人才完成。
“这是一部用心用情打磨出的精品剧目,也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它的魅力,共同保护好我们的长江母亲。”王红说道。记者
黄莹
通讯员
吴玲玲
2021-06-02
00:00:00:0编剧兼导演杨薇璐:现实和童话相融合
让长江大保护深入人心627790http://epaper2.wjol.net.cn/masrb/PC/content/202106/02/content_62779.html1六易其稿
无数次打磨
才有了今日的《小江豚归来》/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