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优配强“领头雁”。深化“领头雁”培养工程,打破身份、地域、职业界限,鼓励能力强、干实事的人参选进入村级“两委”班子。严格人选标准,提高人选质量,加担子,除干扰,推行“一肩挑”,优化班子结构,推动整体优化提升,做好村(居)务监督工作,探索村干部绩效管理、退养安排长效机制。另外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出第一书记。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培养打造“先锋队”。
一是激活农村党员“细胞”,实施农村发展党员“源泉”工程。健全完善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加大发展乡村青年党员力度,为青年党员搭建培养锻炼平台,提供机会和岗位,参与乡村治理。二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开展“村居百名后备干部县镇联动培养计划”。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机制,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招录后备干部不少于80%;通过其他方式补录的,必须经过组织程序考察、公开比选、集体决定、择优选用,严把“进口关”。将青年党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库,表现优秀的,可以优先推荐到合适岗位任职。三是给予大学生村官归属感,为其提供发挥才智的舞台,增强成就感,使其成为衔接“基层组织”和“乡村振兴”的纽带。四是鼓励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充实乡村工作力量。
回引培优“田秀才”。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土人才是宝贵的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一是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通过选聘下派、组织引导等途径,积极吸纳动员在外务工经商、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退休党政干部等群体回到农村参与乡村建设。二是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联合高校、企业,分层分类制定培养方案,开展分批次、分内容的研修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促乡村振兴,促进农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培养造就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三是树立脱贫致富领路人、基层组织带头人等新乡贤典型,充分发挥新乡贤的人熟、地熟、村情熟的优势,让乡贤成为一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完善配套“土政策”。完善公共服务制度,以及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如教育、医疗、养老、休闲等。重点发展各村的网络建设、交通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使返乡创业人才能够安心做脱贫致富的领路人,不被生活环境所困扰,营造“农民光荣”“返乡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
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需要乡村党组织打造一批乡村振兴领路人、基层组织带头人、乡村建设能人,让市民下乡有盼头,能人回乡有劲头,企业兴乡有干头,农民挣钱有奔头,让乡村人才稳定在农村,扎根在农村,调动起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推动基层组织活起来、动起来、强起来,乡村振兴则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中共繁昌区委党校
古朝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