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着力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不断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芜湖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十九大报告、长三角一体化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金融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着力谋划推动全市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积极践行金融工作四项重要原则,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持续推进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化中小企业信用贷改革,不断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

一是创新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新模式,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2017年7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中小企业信用贷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征信机构+银行+担保”的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新模式,创新“线上+线下”一体化金融服务新模式,构建基于大数据风险识别的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新体系。2020年7月,经过两年多试点,进一步深化改革,出台《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信用评级双向报告验证机制。我市中小企业信用贷试点工作得到中央财经办和国家发改委的高度肯定。2019年我市被财政部列为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今年3月份,改革工作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在全国支持推广的创新改革举措。同时,引导和推动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政府大数据,建立线上化操作的信用融资新模式。2017年以来,为全市超1.4万户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近500亿元。

二是强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上市挂牌直接融资成效显著。“十三五”以来,我市围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资本市场“四新加一资”的经济发展新思路,强力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工作。通过企业家培育工程,与国内著名商学院合作,帮助企业管理者提升战略视野和资本运作能力。持续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及时兑现针对企业上市的分阶段奖励等政策,为企业顺利上市铺平道路。加快建立后备企业库,加强与上市后备企业、保荐中介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的对接和沟通,开辟“绿色通道”,以创新思路解决企业股改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2015年以来,我市新增5家企业A股首发上市、3家企业港交所上市。截至目前,境内外上市公司22家,报会企业1家,辅导备案企业1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8500亿元,资产证券化率超200%,位列全省第一,上市公司总市值在长三角城市中排名第7位。

目前,我市建立了以天使投资匹配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风险投资匹配成长期企业、产业投资匹配成熟期企业,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企业生命全周期、产业形成全链条的市级股权投资基金体系。2015年以来,三只松鼠、埃夫特、溜溜果园等多家优质企业共实现私募股权融资168.32亿元。我市企业通过金融债、企业债、中期票据、资产证券化等债权融资工具实现直接融资1749亿元。

三是加强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市县区风险排查联动机制,同步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着力防范化解涉黑涉恶金融风险。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规范投资理财类市场主体发展指导意见,严格落实联合评估机制,严控非法金融注册。实行“双承诺”机制。督促各县区特别是中心城区按市统一要求建立相关机制,要求商务楼宇入驻企业、楼宇物业必须分别向物业、街道书面承诺不从事违法金融活动。建立“红黄牌”警告机制。健全街道社区巡查机制,督促主城区街道、社区加大对重点商务楼宇的巡查力度,对高风险企业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分类处置。签署金融监管协作备忘录,强化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芜湖市中支和芜湖银保监分局之间的信息共享联动,协同查处工作机制,全方位打击“套路贷”等涉黑涉恶违法金融行为。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推动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全力推进金融体系创新、金融服务创新、融资模式创新和协调监管体制创新,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力争2023年末全市沪深港上市公司达到30家,2025年末沪深港上市公司达到40家,各县(市)、区、开发区每家确保新增2家以上企业上市,各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新增2家以上龙头企业上市。

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通过信贷、产业投资基金、股权等多种方式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加快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业务,研究制定利用知识产权质押、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股权质押、商业保理等多种融资措施,增加信贷投放。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差异化发展,支持银行发展科技金融、消费金融等业务,引导资金流向中小企业、制造业。抢抓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重大机遇,组织实施企业上市五年行动计划。把直接融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培育上市后备企业,持续加大上市挂牌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各类优质企业到沪深港交易所、“新三板”、省股交中心等上市挂牌发展。做实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等基金,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专业化管理原则,实实在在地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基金体系。

强化金融服务自贸区建设。依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辐射作用,以安徽自贸区芜湖片区建设为契机,鼓励金融机构在自贸区设立分支机构,积极争取金融机构下放相关审批权限,研究制定地方金融政策,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在自贸区先试先行,为创新型金融组织、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业务创造有利的政策空间。探索以新型贸易为核心的贸易便利化服务体系和投资便利化机制,不断深化金融综合改革。

强化金融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承接上海金融中心的溢出效应,利用地缘和成本优势,加强金融链招商。通过建立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多样化的金融组织体系、立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芜湖市金融业的创新力、集聚力、贡献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做大做强皖江金融租赁、奇瑞徽银、国厚金融、新安金融、扬子银行、各县农商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推动我市金融机构增资扩股、上市挂牌,加快发展。鼓励和引导证券公司在芜湖设立分公司,开展投行业务,通过组织机制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不断引入资本、资金,为把我市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中心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作者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王干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