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发展的内涵
高质量发展。今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指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那么何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能够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发展理念是经济发展的“红绿灯”、“指挥棒”。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创新成为第一动力,深层次解决了制约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着力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均衡问题;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开放成为必由之路、着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实现内外联动;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让各个阶层的人民都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二是高质量供给和高质量需求相统一的发展。高质量的供给应该致力于形成更加完备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升级,生产的组织方式更加地网络化、智能化,创新能力、对需求的市场捕捉能力进一步增强,品牌更加高质量且有影响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高,更有市场竞争力;从需求的层面看,高质量的发展应该能够满足群众日益升级的、个性化的需求,并且这种需求能够反过来促进供给的变革,变革的供给又不断促进新需求的产生,实现良性循环。
三是投入产出效率最大化的发展。资源本身具有稀缺性,要想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需要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高质量的发展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比如劳动、资本、土地等,并致力于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四是经济循环通畅的发展。经济的循环通畅是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主要表征在虚拟和实体、分配与消费以及国内和国际等方面。当下我国国民经济存在一些循环不畅的问题,为此构建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引导金融资本重点支持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为他们纾困解忧,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五是实现科学合理分配的发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收入分配问题是实现共享的关键一步,其本身的合理程度直接反映经济的结构是否协调,从分配角度看高质量发展应该是投资有合理回报、员工有收入、企业有利润、政府有固定税收的发展,是各类主体、各类要素获得按市场评价的公平合理的收益的发展。
一体化发展。一体化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一体化的发展策略,有利于我们充分利用各地的资源优势,在利用各自资源禀赋并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其次一体化的发展还要求各地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的一体化发展,是一种合作机制,具有先在优势的地区发挥自身的优势拉动、帮助相对落后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发展、提高民众的幸福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体化的发展通过合作,实现资源、信息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最终表现为竞争性成本减少后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有利于以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国、全球的高质量发展。
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是区域发展协调性不足,未实现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增长极,以将近3.7%的国土面积,聚焦了全国16%的人口,创造出了大约24%的GDP。但长三角内部各地区发展并不均衡,差异性大,尤其安徽省其人均GDP只到其他两省一市一半甚至更少,未充分发挥好区域间协调发展的龙头示范效应、溢出效应,未能打造稳健增长极,助力高质量发展。二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三是各地产业专业化程度不高。
三、多措并举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一是政府与市场协调发力、共同助力。政府与市场,一只“看得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要想取得高质量的发展,必须二者协同配合,共同支撑。长三角是一个区域共同体,必然存在行政区划分割,在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要进一步削弱行政的直接干预,让市场做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缺位,我们都知道市场不是万能的,会失灵,无法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这时就需政府挺身而出,弥补市场的缺陷,比如收入分配、公共物品供应、生态资源的协同保护、科技体制的协同创新等等,都需要政府强有力的作为。我们要始终牢记,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政府和市场,两手都要抓,更要做好两手的协调配合。
二是增强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动能。不同的地区区位条件、自然禀赋不同,出现发展差异是正常的,我们应该承认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搞政策的一刀切。如何激发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动能,需要我们综合应对。首先欠发达地区需借助于产业转移抓住经济发展的新机遇,结合自身的条件,激发动能,实现创新驱动、结构优化,逐渐摆脱以往粗放型发展的掣肘,探索出适合本地的发展道路;其次,从国家层面,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比如在编制发展纲要、支持性的政策文件之时,统筹谋划,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和资金倾斜,助力其借助政策红利奋起发展;再次可以实施先发带动后发的联动发展策略,比如借鉴上海市的“东西联动”战略,推动长三角各地区的联动发展;最后对于一些不适宜走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地区,可充分发挥当地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实现环境友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长三角三省一市要集聚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力量,协同创新,互补有无,聚焦新一代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加大实现技术突破,突破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控制。一方面要加大研发投入,技术攻关是一件耗时长、时效性慢的浩大工程,必须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大基础领域研究,这是创新的发散点,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乘数效应明显,必须大力加大,综合政府、市场、高校等多个主体合力发展。
四是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极端重要的资源,必须高度重视、大力发挥。为此我们需要营造有利于企业家精神发挥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首先要坚持依法治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企业家才能的发挥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让其有一个更好的政策预期;其次要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要做到对于不同的经济体一视同仁,不搞区别对待,增加企业家的主人公意识;最后要加强社会整体诚信建设,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诚信观念,营造守信为荣的社会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作者单位:芜湖市委党校
肖庆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