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启动。1月23日,发布《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1月24日,按照Ι级响应要求和疫情防控方案,全市上下行动起来,全面展开疫情防控工作。1月27日起,我市先后派出6批医疗队员援鄂抗疫。2月2日,芜湖首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治愈出院。2月4日,我市对住宅小区实行准封闭管理。由市二院医学装备部承担建设的“生命方舱”——市三院重症监护病房正式投入使用。2月5日,我市紧急选派42家市直机关100名党员干部组成50个工作小组,到重点社区和重点企业报到驻点,助力疫情防控。2月5日,市政府出台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积极发挥企业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全力支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2月10日,我市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3月8日,芜湖在院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部“清零”。
4月14日,最后一批返芜的15名医疗队员平安到家,至此,我市驰援湖北的206名医疗队员全部平安返回。
2、繁昌两重点考古发掘项目获国家批准启动
3月上旬,安徽省7个2020年度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其中,繁昌县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字洞遗址、繁昌窑遗址位列其中。繁昌人字洞遗址是距今200-260万年已发现亚洲地区最古老的人类活动遗址之一。自1998年5月发现以来,先后经过7次正式发掘,发掘深度8.5米。此次发掘工作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持。目前繁昌县已与该所签订合作协议,时隔21年重启人字洞遗址发掘和综合研究项目,并将在繁昌成立“中科院古脊椎所工作站”,系统开展考古发掘、修复及科研工作。
3、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揭牌
4月15日上午,皖江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揭牌签约仪式暨全省第四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在芜湖市举行。
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4、“皖江第一隧”顺利开挖
4月15日10时许,“皖江第一隧”江北工作井深基坑开挖。这标志着我市第4条过江通道——城南过江隧道工程正式施工。
据悉,芜湖城南过江隧道位于长江皖江段大拐弯处,北连鸠江区二坝镇纬一路,下穿长江,南接弋江区大工山路。项目总投资54亿元,工程设计为城市快速通道,线路全长5.96km,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80km/h,总工期60个月。
5、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我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集中优势力量,发起最后总攻。
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聚力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精准落实帮扶责任和具体措施,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一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持续摸底排查、动态监测、查漏补缺。积极推进消费扶贫“三专一平台”建设,不断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促进扶贫产业有效对接市场。加快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切实做好非贫困村、困难群众、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帮扶工作。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6、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
6月28日,商合杭高铁合肥至杭州段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当天,芜湖市同步举行芜湖至合肥南首发仪式,并视频连线参加商合杭高铁合肥至杭州段开通仪式合肥主会场活动。至此,商合杭高铁芜湖段正式通车。
商合杭高铁直接连通中原、江淮和长三角,被誉为华东地区第二条快速客运通道。商合杭全线通车,意味着我市铁路线正式完成“双十字交叉”,全方位接入国家高铁“八纵八横”主干网,芜湖铁路交通格局藉此得以重塑。拥抱商合杭,还意味着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铁”。
商合杭开通后,芜湖站日开行列车数量跃居全省第二位,高铁直达全国20多个省会城市,实现40分钟到合肥,90分钟到杭州,4小时到北京。
7月6日晚,商合杭高铁芜湖至北京南动车组列车始发仪式举行,标志着从芜湖乘坐高铁可直达北京,翻开了芜湖对外交通发展的新篇章,高铁体系格局初步形成;为芜湖彻底打开了看齐首都、北上发展的交通瓶颈,进一步拉近了我市同京津冀的联系;为我市加快融入国家区域战略带来了“东风”,预示着芜湖高质量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7、芜湖部分区划调整
经国务院批复,芜湖部分区划调整。
撤销三山区、弋江区,设立新的弋江区,以原三山区和原弋江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弋江区的行政区域。原三山区行政区域委托安徽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管理。
撤销芜湖县,设立湾沚区,以原芜湖县的行政区域为湾沚区的行政区域。撤销繁昌县,设立繁昌区,以原繁昌县的行政区域为繁昌区的行政区域。
8、长江芜湖段全面启动“十年禁渔”禁捕退捕工作
长江“十年禁渔”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7月起,我市按照省委部署的“六无四清”目标任务和“七个到位”要求,紧扣时间节点,紧盯“查、治、建”关键环节,迅速全面推进长江禁捕退捕工作。
依法依规处置退捕船网,加快推进退捕渔船分类处置、渔具网具集中销毁。切实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安置和生计保障工作,落实落细各项政策措施,多措并举拓宽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渠道,探索让“捕鱼人”变为“护渔人”。
9、全市奋力夺取防汛抗洪全面胜利
今年入汛以来,全市经历9次强降雨过程,累计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全市调度指挥防汛工作的鼓点陡然密集:市防指每日会商研判防汛形势、科学调度防汛工作,召开2次视频调度会、2次常委扩大会。调整市防指组成人员,成立工程、运输、物资、排涝等10个专项工作组,20名市级负责同志、10个督查组下沉一线,白天靠前指挥抢险,夜晚巡堤督导检查,始终奔波在防汛救灾一线。
自汛情发生以来,全市投入防汛抢险人员55万人次,其中4743个基层党组织、50575名党员奔赴一线投身防汛救灾工作,出动武警870人、解放军2150人;投入机械设备16737台次、抢险舟1393舟次、土石方218万方;全市33个工地1500多人的施工力量、500多台机械设备随时待命,就近就地投入防汛抢险工作。
10、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芜湖引起强烈反响
8月18日-21日,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芜湖引起强烈反响,全市上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努力在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更大作为。
11、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正式揭牌
9月24日上午,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同时揭牌的还有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安徽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19.86平方公里,其中芜湖片区3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家电、航空、机器人、航运服务、跨境电商等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区、江海联运国际物流枢纽区。
12、芜湖长江三桥公路桥通车
9月29日上午,芜湖长江三桥公路桥举行通车仪式。
据介绍,芜湖长江三桥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高低塔组合式斜拉桥。作为商合杭高铁以及芜湖跨江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桥集高铁、轨道和公路于一体。公路桥通车后,我市城市道路跨江交通网进一步完善,市民过江通行效率将会明显提升。同时,三桥公路桥的开通将为江北产业集中区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南北两岸跨江融合发展,为芜湖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通一条新干道。
13、我市实现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10月20日上午,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在北京联合召开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我市再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了自2008年以来的双拥创建“四连冠”。
14、芜湖入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五十强
10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了中国社科院(财经院)创新工程重大成果《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8次报告》。芜湖在2020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居第44位,入围综合经济竞争力五十强。
15、我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芜湖市榜上有名,第三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16、“芜湖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正式授牌
11月13日,2020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暨“双循环”物流企业协作研讨会在山东青岛举行。“芜湖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获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正式授牌。
17、《芜湖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
12月1日,《芜湖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市第一部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芜湖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步入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新阶段。
该《条例》共5章29条,包括总则、倡导与鼓励、
治理与创建、保障与监督及附则。
18、芜宣机场进入通航倒计时
12月10日上午,随着中国民航校验中心的“奖状C560”校验飞机起飞离开芜湖宣州机场跑道,标志着芜湖宣州机场历时16天的投产校验飞行任务圆满完成。据悉,此次校飞任务于11月24日启动,持续16天,共飞行36架次,共完成通信、导航、监视、灯光设备及飞行程序校验。校飞结果显示芜湖宣州机场所有校飞科目均合格。
这也意味着机场进入通航倒计时。
19、轨道交通先导段试滑成功
12月14日,我市轨道交通又传来好消息,轨道交通先导段顺利完成限界检查和低速冷滑试验。
作为全国首个无人驾驶跨座式单轨,芜湖轨道交通先导段意义在于摸清底子,找准路子,提前进行限界检查和低速冷滑试验,提前完成受电、热滑、单系统调试试验,为下步全线做经验积累,为后续联调联试打下基础。
20、芜湖古城将正式对外开放
记者从芜湖古城项目方获悉,12月31日芜湖古城将正式对外开放。芜湖古城共占地423亩,由九华中路、环城北路、环城东路、沿河路围合而成。
据了解,芜湖古城规划六区、四街、十景。记者沿着芜湖古城由北向南采访,沿途经过花街、南门湾、南正街等老街老巷,这里有衙署、城隍庙、文庙等6处文保单位在内的70余栋芜湖特色、中西交融的建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