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补齐民生短板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持续启动厕所建设管理工作,按照“优化布局、提升标准、改进服务”的要求,着力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开放一批,做到“新城新区不许欠账,老城老区尽快补上”,城市公共厕所达到3-5座/平方公里,主城区形成“10分钟如厕圈”。在前三年全市新建公厕208座、改造公厕156座的基础上,今年市区再新建公厕12座、改造公厕35座。同时实施厕所精细化管理,规范设置标识标志,完善公厕导航智能化平台,不断提升公厕设施档次和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处理工作,重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启动厨余垃圾项目建设,推动可回收物品资源化利用和有害垃圾实施处置。推动建设一批城市公共停车场,鼓励开放单位停车泊位。
二、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长远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创新。”我们城市管理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同样需要在完善体制、健全机制、优化体系上下足功夫。完善体制。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厘清城管执法与其他领域行政执法的职责边界,加大人员配备,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建立更加顺畅的行政处罚部门协同机制。健全机制。进一步落实高位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和完善城管委例会制度、“贴近群众六走进”制度以及季度城市管理现场调度机制、部门协同机制,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切实解决城市管理重点难点问题。优化体系。进一步细化责任体系、指挥调度体系、巡督查体系、监督考核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保障城市管理工作任务全面落实。
三、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打造精致精美城市环境
有序推进“大绿化”暨城镇园林绿化品质提升行动,完善城市公园、城市绿道建设,实施精品绿化工程。近年来,我局根据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持续加大公园建设力度,让群众休闲、锻炼有个好去处。新的汀棠公园和“十里江湾人民公园”已成为群众打卡的热地。今年以来,我们加快推进朱家桥尾水净化生态公园一期建设,二期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浴牛塘公园水平台、中轴广场景观、雨污水管理配套工程等已完成;元亩塘公园正在方案设计中。在“十四五”建设期间,我们将根据芜湖的自然风貌每年打造1-2个公园。在市容市貌上,加强立面、架空杆线整治提升,规范建筑物的晾衣架、遮阳棚、卷帘门等设施,强化建筑物立面管理和色调控制,按照建筑物建设年限,分步启动立面改造提升计划。推进合杆整治和架空杆线入地工程,实施路灯杆与其它各类杆线并杆减量、多杆合一,对各类架空杆线进行整治,有条件的纳入综合管廊或地下共同管沟。
四、创新工作举措,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建立《芜湖市城市管理网格化管理体系》,因地制宜、机动灵活、科学合理地划分市、县区、街道、社区管理网格单元,明确网格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责任人,真正把前端管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部署,发挥数字化城管和大数据等互联网平台作用,建立起“个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社会化统筹、多元化参与、协调化推进、高效化运转”的芜湖市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体系。
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启动事部件普查工作,更新数字城管系统事部件数据。在现有工作标准的基础上,编制《芜湖市城市管理综合指导手册》,修订完善城市道路分级管理、城市容貌管理、市政设施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标准,增强标准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标尺和依据。
推进城市管理法治化。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推动《芜湖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芜湖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等符合精细化管理要求的法规文件的出台实施,力争做到法规体系完备配套,依法管理城市。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坚持依法办事,把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继续推行“721”工作法。
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加快推进市县区级数字城管平台功能拓展和智慧化升级,实现部、省、市、县四级智慧城管平台的互联互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设智慧园林绿化管理系统、公众参与平台APP,推广应用城市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市政设施安全监测系统、餐厨垃圾智慧管理系统、公厕导航系统和建筑垃圾智慧管理系统,并整合接入智慧城管平台,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分析决策管控能力。
作者单位:市城市管理局
朱发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