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高处着眼,科学统筹谋划,强化市域社会治理新引领
坚持深学细悟、笃学笃行,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把深入学习贯彻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作为重要任务,着力抓深化、抓消化、抓转化。深入理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意义,真正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全市司法行政工作重中之重,形成责任清晰、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链条。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任务融入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中找准定位、对接需求、落实举措。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将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与平安创建、文明创建、“放管服”改革、民生工程建设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系统部署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推动社会治理的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创新。
二、从实处着力,坚持源头治理,构建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
创新推动人民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协调配合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完善案件引导、移交和委托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切实将有关纠纷引至人民调解渠道,推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相互衔接联动。完善市、县、镇、村四级矛盾调处网络,建立涵盖医疗、交通、劳动争议、消费、物业等各领域的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调处“四位一体”的协调联动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和效力衔接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充实司法所工作力量,筑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第一道防线”,加大专职调解员选聘力度,建立调解员专家库,共享专家级调解资源。打造品牌调解体系,突出个性化、专业化、便民化特点,针对矛盾纠纷采取一对一、专业、免费的法律服务,逐步成为基层调解组织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前置窗口。与公安、信访、商会等部门联合设立警民联调室等调解组织,探索开展“智慧调解”,做实“解纷芜优”线上调解平台。
三、从严处着手,注重过程管控,开辟特殊人群监管新模式
严格规范社区矫正执法行为,全方位宣传《芜湖市社区矫正法》,邀请专家开展专题培训,走进芜湖交通广播FM963直播间,通过“公民与法——芜湖普法之声”详细解读《社区矫正法》。强化监管安全首位意识,发挥“心岸APP”信息化作用,加强春节、新冠疫情防控等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加强重点人员管控,全方位开展涉疫、涉枪、涉爆、涉邪教摸排工作,定期督办走访涉黑涉恶社区矫正对象。筑稳筑牢安置帮教防线,建立疫情期间刑释人员衔接工作报告、预释放人员排查、重点地区重点衔接等工作制度。针对重点方向、重点地区释放人员,组织开展预释放人员排查摸底。全面落实疫情期间刑满释放人员必接必送等工作。巩固深化“黄丝带帮教”行动,开展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排查帮扶活动。
四、从细处着重,突出以法化人,彰显法治文化建设新成效
常态化开展法治文化活动,深化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12.4”、“江淮普法行”、法治书画作品展、法治谜语竞猜、送法下乡等活动,组织文艺团体和普法工作者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把法律送到群众身边。指导各单位普遍建立以案释法制度,发布典型案例,开展典型案例宣讲。实现普法与执法司法活动相融合,在执法司法过程中进行实时普法、动态普法和精准普法。加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依托市法律服务中心筹建“芜湖宪法教育馆”。推进“智慧司法”,12348安徽法网融入市、县(市)区政府网站和皖事通。依托“安徽法网”服务平台,开设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店铺,发布相关法律服务产品。作者单位:市司法局
项丰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