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丹
王俊
实习生
韩艳梅
12月23日,我市召开“十三五”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闻发布会,晒出教育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五年来,我市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形成了“基础教育高质量、职业教育有特色、终身教育成体系”的事业发展格局。
优配置,推动实现高位均衡
近年来,我市加大资金投入,新建、改扩建一大批公办幼儿园,使得“十三五”时期成为我市学前教育公办资源扩大最为迅速的时期。市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仅2019年、2020年两年间,我市就新建、改扩建了51所公办园。截至今年底,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1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6.14%,全市公办幼儿园覆盖率达50.25%,完成了省定目标。
学前教育,是我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一道缩影。五年来,全市义务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加快中小学校建设,努力增加义务教育学位供给,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成立优质学校(幼儿园)教育集团51个,优质学校办分校(分园)149所;出台并实施《关于市中心城区跨区域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引进国内优质高校资源合作办学,办学质量显著提升。
普通高中实现多样特色发展。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8.1%;投入资金6.04亿元,新建、改扩建了14所高中学校。同时,鼓励普通高中探索新高考背景下育人新路径,在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形成办学特色。
职业教育内涵进一步提升。我市统筹中职学校布局调整,形成中心城区和湾沚区两个学校集群为主干、三个县级职教中心为延伸、优质民办学校为补充的发展新格局。在校企合作方面,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3所中职学校进入全国“1+X”证书制度试点行列;推进现代学徒制,7所中职学校进入省、市现代学徒制试点行列;22所中职学校与广慧金通(北京)、中德诺浩(北京)、奇瑞汽车、三只松鼠等企业开展合作,集瑞重工、三只松鼠等10个企业被命名为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强保障,积极回应“民之所盼”
学生的午餐、午休问题一直是社会、家长关注的热点,也是教育服务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为帮助家长解决实际困难,我市出台《关于实施中小学教育服务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全力推动放心午餐、安心午休、爱心托管的“三心工程”,一揽子统筹解决好百姓的揪心事、烦心事。截至目前,繁昌区27所中小学、弋江区26所中小学和部分市直属学校已先行试点,力争2021年春季学期在全市范围内实施。
“十三五”期间,芜湖积极回应“民之所盼”,让社会、家长对教育“更满意”。深入推进以“四免一补”和精准扶贫为主要内容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工作,五年累计落实各项义教经费资金18.67亿元,惠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42万人次;发放学前至高中阶段各类资助资金3.544亿元,资助20.46万人次。持续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长效机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职院校的全覆盖和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市教育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芜湖市三大攻坚战先进集体。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一个都不能少”。五年来,我市着力推动特殊教育协调发展,通过全面推进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91
%。
同时,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南陵县新建成特教学校,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增加到6所,在普通学校建设资源教室21个,目前正在筹备建设芜湖市特殊教育学校及成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
促改革,全面培养时代新人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五年来,我市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等,推动教师队伍素质实现大提升。(下转2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