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邓健
近年来,南陵县确立“抓产业促发展、以发展促脱贫”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利用“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周边贫困户摘掉“贫困帽”。截至去年底,该县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三次获得“好”等次。
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贫困户增收
今年5月,在南陵县工山镇,一场“天工秀山,共享‘梅’好”青梅首采仪式在这里举行。记者在位于该镇戴汇村青梅基地看到,漫山遍野的青梅树上挂满了绿油油的果实,村民兴高采烈地采摘青梅果,基地里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
2017年,南陵县工山镇党委政府决定以青梅为主攻项目,牵手繁昌溜溜果园集团,在镇内6个村建立了总共2000多亩的青梅扶贫基地,成立青梅种植合作社,溜溜果园集团无偿提供万余棵优质梅苗,并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持。待果子收获时,以高于市场5%的价格收购,以此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贫困户可以选择入股参与分红,也可以优先在合作社内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以工山镇乔村为例,2019年底,乔村青梅种植总面积达860亩,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劳务工资等形式,带动44户贫困户平均年增收800元;通过无偿提供青梅树苗、技术指导、抚育资金、订单收购,带动40户贫困户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空地进行小规模灵活种植,待丰产期时,户均将年增收5000元以上,并形成持久收益。
青梅基地是南陵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一道缩影。据介绍,该县8个贫困村根据各自区位条件、资源特殊和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特色种养、电商和旅游等特色产业,分别形成了白茶、青梅、菌菇、蔬菜等特色产业,年均集体经济收入在30万元左右。
“小车间”为贫困户带来“大希望”
南陵县家发镇麻桥村脱贫户刑长荣,在镇党委和政府的关心下,被南陵明鑫体育用品公司安排“居家就业”,去年增收6000元。记者了解到,明鑫体育用品公司作为南陵县居家就业扶贫基地,帮扶了34户贫困户。其中包括像刑长荣这样居家就业的10户,公司为他们提供上门服务。
近年来,南陵县积极落实就业脱贫政策,立足优势产业,探索贫困群众就业脱贫路径,积极打造“扶贫车间”,就近吸纳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该县还密切关注因病致贫、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分类施策,引导企业上门服务,为贫困户开设“家庭车间”,推行居家就业,让贫困户“足不出户”便可实现就业增收。在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的同时,让每个贫困户经过培训,成长为一名成熟的产业工人,拥有一技之长,以勤劳双手脱贫致富。
不等不靠
创造幸福小康生活
“中国好人”方士秀,年幼时因一场意外失去了左臂,严重伤残让他从小就比别人多了几分坚韧。2011年,方士秀东拼西凑四处借钱,养了3000只鸭子和鹅,不料夜里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水,把鹅全部冲走;为了尽快还债,他又养了3000只鸡,谁知遭遇了禽流感,又亏损了五万多元。但是,他并未因此倒下,在新光村两委的支持和帮助下,如今,方士秀的养殖基地办得红红火火,每月农产品销售毛收入可达万元以上。他告诉记者:“我相信,靠自己的奋斗脱贫致富最幸福。”
三里镇牌楼村贫困户谭文成,十年前曾去北京打工,但却因为身材矮小屡屡碰壁。她回到家乡后,成了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和重点帮扶对象。根据谭文成的实际情况,村扶贫小组帮助她申请了五万元的金融扶贫贷款,邀请了专业的种养大户手把手地教她技术,帮助她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目前,凭借着养殖生态鸡,她每年纯收入可达到一万多元,并于2016年顺利脱贫。据悉,南陵县8个贫困村已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7665户17405人,已全部脱贫。接下来,该县将防范返贫摆在突出位置,对脱贫户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困难和问题,精准解决返贫隐患。同时,加大对边缘户帮扶力度,综合利用县防返贫机制和市防贫帮困保障政策,精准解决致贫问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