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丹丹
实习生
韩艳梅放在历史长河中看,30年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城区来说,30年光阴弥足珍贵,能够迸发耀眼火花,足以激发沧桑巨变。从郊野荒滩到高楼林立,从“零基础”到产业高地,从市区边缘到全市政务、经济、文化中心——回首建区30周年历程,鸠江区抢抓发展机遇,始终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与时代浪潮同频共振,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在而立之年交出了一份不负使命的时代答卷。披荆筑梦三十年,重燃激情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之上,鸠江区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迎着改革的激荡风雷,踏着时代的铿锵鼓点,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繁荣兴旺1990年3月,裕溪口区、四褐山区、郊区3个区合并成为鸠江区。当时,作为芜湖市区的边缘区域,鸠江区的产业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怎样改变产业孱弱、经济落后的发展局面?自建区开始,鸠江区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前不久召开的2020年安徽省机器人暨第九届装备制造产品(芜湖)产需对接会上,省经信厅相关人士表示,“合芜马”已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特别是芜湖市机器人企业数量占到G60科创走廊1/5,机器人产业已成为支撑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军。在这支“生力军”当中,“鸠江力量”不容小觑。2013年10月18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正式批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重点支持以芜湖为龙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鸠江区正是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所在地。8年来,该区秉承“铸剑精神”,以创新发展理念打造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从起步期5家企业、年产值不足4亿元,发展到现在集聚上下游企业约200家,形成了以研发、投融资、应用推广、人才支撑、产业链协同的全产业链发展生态。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为缩影,芜湖鸠江区工业发展的每一步都走得脚踏实地,书写了一部激荡三十年的工业腾飞奇迹:从1990年到2019年,工业总产值从8382万元增加到现在的672.2亿元;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材料等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改造升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引领作用逐渐凸显。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方能春色满园。工业腾飞的同时,鸠江区文化旅游、服务业、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样书写了令人惊喜的“成绩单”:文旅产业方面,始终坚持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坐拥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四个国家级品牌,方特主题乐园、新华联集团旅游项目集聚发展,成为当之无愧的“欢乐芜湖”核心区;服务业方面,服务业规模日益扩大,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质量效益稳步增长;现代农业方面,粮食、油料、蔬菜的种植面积均居全市前列,其中蔬菜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成为城市的“菜篮子”基地,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发展要有金戈铁马的锐气,转型要有一马当先的勇气——30年来,鸠江区以生动实践作出了诠释。统筹协调,城乡面貌翻天覆地如果能有时光机,来自30年前的“旅客”绝不敢相信眼睛所看到的是同一个鸠江区:从处于市区边缘位置、交通闭塞的落后地区,到如今精致繁华、美丽和谐的现代化新城区,30年光阴让鸠江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迁。鸠江区变大了。自2011年8月以来,沈巷、二坝、汤沟、白茆四镇相继划入鸠江区,区域面积从156.9平方公里扩大至820平方公里,鸠江区便承接起区域联动、跨江发展的历史使命。9年来,鸠江区坚持产城融合,联动发展,统筹“开发江北、提升江南”,努力做好全市跨江发展排头兵,为建设皖江流域具有示范作用的跨江发展先行区这一目标不懈努力。城区变美了。鸠江区根据自身发展格局和定位,以市政务文化中心为核心,以官陡和清水金融商住中心区、沈巷和二坝江北产业新区、湾里和四褐山商贸配套服务区为纽带,构筑了生态型现代化新城区框架。同时,自区划调整以来,建设了8个美好乡村示范点,并对通江大道两侧100米范围共72个村庄进行整治,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好乡村。交通变发达了。新建改建大量市政道路,万春路、涌金路、育才路等相继建成通车,沈巷片区建成S206、X016、安康路、沈百南路等多条道路,江北区域路网日渐成熟。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建设,鸠江区境内在60公里普铁通车里程的基础上,新增商合杭高铁、宁安高铁等高铁通车里程达20余公里;新增高铁站1座、公铁大桥2座。城市文明管理展现出新风采。以“厕所革命”为例,鸠江区对老旧公厕进行升级改造,逐步淘汰老旧、落后公厕面貌和布局,在芜湖市公厕验收评选中,观岚、大阳垾等公厕被评为“五星级公厕”。此外,实施环卫市场化,推广从人工清扫为主向机械化为主导的新保洁模式,结束了“一把扫帚扫到底”的时代。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鸠江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让“绿色”成为扮靓城区颜值的最美底色。近年来,鸠江区上下一心抓环保,全力以赴搞治理,环境整治初见成效。空气质量稳步提升,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达到目标要求;完成35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长江岸线整治拆除项目73个,打造绿色生态廊道,青山、绿水、蓝天再次回归鸠江。江城之美在于山水。建区以来,鸠江区着眼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争创国家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雕塑公园、大阳垾湿地生态公园等一批生态公园。同时进一步加快实施大绿化工作,推进城市生态绿地建设全覆盖,自2014年以来,全区建设大绿化项目75个,总绿化面积452.21万平方米,建设绿道长度37.5公里。一个更美更绿的鸠江,让每一个人为之心动。民生至上,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看教育,校园环境日新月异,优质教育资源不断辐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先后获评省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说就业,广开就业门路,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到202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03万人;谈医疗,拥有14家一级综合医院,足以满足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2019年全区服务育龄妇女121245人,服务0-6岁儿童32830人,十年间增长近4倍;数文化服务,建设了一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街道文化站、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所有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的同时,每年还实施“送戏进万村”“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自建区以来,鸠江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固确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生优先,大力推进共享发展,着眼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从风雨飘摇的曹姑洲,搬迁至崭新的移民小区,65岁的徐尚翠品尝到了改革发展成果的甘甜。“洲上没有自来水,大家吃水只能在江里挑,挑回家后放点矾净化。也长期没有通电,大部分居民用的还是煤油灯。”徐尚翠说,过去的苦日子在1998年划上了句号:政府对曹姑洲实施整体移民,徐尚翠和2100多位居民一起,住进了位于四褐山街道的移民小区。这几年,小区环境经过改造后更加整洁优美,周边公园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成开放,徐尚翠的生活愈发有滋有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归根到底是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鸠江区区委以党建为引领,以“向日葵”向心、聚力、忠诚、奉献为实践精神,努力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鸠江模式,组建“向日葵”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1个、大队10个、支队9个、分队106个,注册志愿者3500余人,通过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轻骑兵进村户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接续奋斗,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三十年砥砺奋进史,篇篇辉煌,三十载风雨兼程路,步步铿锵。站在建区30周年的新起点上,鸠江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推进跨江发展,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推动发展迈向高质量、生活迈向高品质、治理迈向高水平,为打造“八百里皖江第一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十四五”期间,鸠江区将立足综合优势,围绕标杆发展要求,到2025年,要全面推进实现五个方面的总体目标:实力领跑、产业领先的经济引领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皖江同类城区领先。产业结构更加协调,形成全市的智能智造、物流快递、文化旅游、都市农业“四个中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智能经济、服务经济强区。要素集聚、活力迸发的创新先行区。主要创新发展指标位居全省同类城区前列,创新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主体集群发展,创新效益明显提高,重点领域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突破,改革发展红利不断释放。精致繁华、开放包容的核心功能区。跨江发展稳步推进,城东新区地位进一步提高,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更加优化,创业创新、休闲人居、公共服务等功能明显增强,集聚辐射带动效应持续放大。城市发展体现国际化,建设管理展示高品质,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保持全省领先。水清天蓝、绿色美丽的生态宜居区。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产绿色化、生活低碳化成为主流,土地、水等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降低,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山水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城乡一体的绿色生态体系不断构筑完善。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空气清新的“美丽鸠江”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创建为国家绿色生态城区,成为生态宜居、山水宜游之城。优质均衡、普惠公平的民生示范区。就业创业更加充分,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步伐加快,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化品位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闲有所乐,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政府职能转变到位,社会自治功能不断增强,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形成,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鸠江区将浓墨重彩勾勒更新更美的发展新画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