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高新区必须把握机遇、不负重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西湾园区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美好弋江南、智慧大江湾”建设,形成科技创新活跃、产业特色鲜明、增长动力强劲、绿色本底牢固、政务服务高效、示范效应明显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芜湖打造“四个名城”、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江大城市贡献力量。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历史的眼光和宽广的视野,深刻认识做好西湾园区托管工作的重大意义
推动芜湖高新区在江北新区跨区发展,是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崛起等战略作出的科学部署,是芜湖高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推进“二次创业”的重大机遇,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因此,西湾园区的建设必须坚决摒弃简单复制产能的传统老路,坚决打破拼资源、拼消耗、拼政策的路径依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力求在区域竞争中勇立潮头。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管理,打造芜湖高新区跨江发展新版块、新空间、新动能
高标准规划建设西湾园区,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图画,最根本的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下大力气建设一流的科技型园区、一流的生态型新区、一流的宜居型城区,真正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
突出创新引领,聚焦芜湖高新区四大主导产业,紧扣“创新、人文、生态、时尚”关键词,瞄准“打造新时代省内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区”目标,围绕“建设美好弋江南、共创智慧大江湾”美好蓝图,高标准、高水平建设西湾园区。联合中国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及本地高校院所,共建一批高水平产业创新平台。主动对接沪苏浙,开展“飞地经”合作,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携手做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文章,加快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体系。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采取基金招商、第三方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等形式。用好政府性投资基金,发展天使基金、风险基金、产业基金,全力支持项目建设、产业培育,围绕产业链形成集群化发展格局。
坚持生态优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严把项目核准(备案)关口,严禁高污染、低附加值及破坏生态环境的产业和企业入驻,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本底、自然水系、田园风光保护,构建生态特色十分鲜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塑造特色风貌,充分借鉴雄安新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规划理念,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产,培育具有皖江特色的文化标识,为居民创造高品质绿色生活环境。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
抓好人才招引,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主战略,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招引培养力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立足西湾园区发展实际,建立完善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广泛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在西湾园区创新创业创造。用好用活人才,发挥好市场主体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配置、激励中的主体作用,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三、加强党的领导,坚持艰苦创业、二次创业,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西湾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芜湖高新区在江北新区扩区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我们要坚决扛起重大政治责任,认真落实重大政治任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推进改革创新,把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焕发出来、提振起来,为西湾园区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园区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与江北新区、鸠江区工作衔接沟通,确保托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办事流程,做到“西湾的事立刻办、马上办”,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四最”营商环境。落实落细减税降费等涉企优惠政策,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以更大力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破堵点、解难题。深入开展“一抓双比五提升”专项行动,争先进、作表率,加快西湾园区各项工作推进。同时,要探索建立防错纠错容错机制,给干事创业的干部吃下“定心丸”。
作者单位:弋江区政府(芜湖高新区)
欧冬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