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婉倩
市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和长江经济带立体交通走廊重要节点城市的目标,发挥芜湖“角中有廊、廊中有带、带中有港”的独特交通优势,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交通,全方位推进基础设施网化扩容,提升行业管理标杆,强化科技兴安,保持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互联网+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平台被交通运输部作为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的15个典型经验做法之一、列入“交通强国”试点项目;第二届“安全开放日”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点赞,收到很好效果。
存量变革
推进三要素全程监管
作为交通运输局党委年度重点四大板块之一,安全工作是不可突破的“底线”,不可逾越的“红线”。聚焦安全瓶颈,补齐安全生产硬短板,由传统监管转变为科技兴安,抓住人、船、航道、码头等交通安全要素,齐抓共管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突出从业人员管理,解决人的不安全因素。交通的主体是人,安全的落脚点也是人。牢牢把握住驾驶员这个安全主体,加强对全市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应急处置培训和三级安全教育,目前已有超过1000家各类企业注册网络平台在线教育,平均每月培训从业人员8000余人次。严格从业资格证件管理,严禁不符合资质的企业和人员参加运输,保证从业人员的休息和身体健康。通过举办面向公众的“安全开放日”活动,将“场景互动式学习+模拟真实项目实战”教学模式,融入安全教育宣讲,让公众“一站式”掌握自救、互救方法。
突出船舶安全设施配备,解决物的不安全因素。定期对船舶技术状况和消防设施进行检查,严禁整改不合格、安全无保障的船舶参加运输。推进船型标准化,辖区内能耗高、污染重的2421艘老旧船舶退出水运市场,发放补贴42189.1万元。生活污水排放不达标的船舶均已完成改造;新建了省内首艘LNG动力示范船和高能效示范船;促进了水运节能减排以及运力结构调整和优化。推进危险品运输货主单位选船机制,通过市场淘汰低标准船舶。确保渡口渡船监控等设备使用完好。上半年,拆解“三无”船舶100余艘,查获移交吸砂泵、运砂船26艘次,驱逐外来浮吊200余艘,联合13部门开展集中整治彻底清除三山区生态环境“沉疴顽疾”,驱赶船舶300余艘,取缔非法修理点37家,强制拖离和看押驶离17艘次,拆除接岸趸船2艘,接岸设施18处。
突出安全防护设施和风险隐患排查,解决运行中的不安全因素。按照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分级分类管理,对照指导手册,对42个风险点逐个查找。持续加大对航道、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投入39亿元建成芜申运河,达到限制性III级航道,常年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并对沿线的9座桥梁进行改造,确保水上交通和桥梁运行安全。创建美丽渡口,拟对全市81道渡口实施公司化经营和公交化运营,实现全市渡运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服务质量提升、设施改善、秩序好转,消除渡运安全隐患。同时积极将民间应急力量纳入应急体系,与蓝天救援队等水上应急搜救志愿者队伍建立协调机制、开展应急演练,逐步建立符合实际的协同应急管理模式。
变量突破
推进科技化全面兴安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安全保障,科技先行。科技是最大的变量,如何让最大变量成为最大增量,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赋能水运管理安全风险管理技术体系,布局推广科技成果并开展典型示范应用。
科技以人为本让监管升级。随着智能科技被交通部门所关注和追赶,一系列新科技的融入使用,极大推动了交通领域的智能化,使监管水平提高到新的阶段。正在实施的芜湖智慧交通平台项目,作为芜湖智慧城市管理控制中心的重要内容之一,平台将通过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加快全市交通信息化、智能化进程,支撑交通管理科学化、服务便民化,实现交通一张图、数据一张网、出行一站式,建成后还将为行业管理、科学决策、安全应急处置、行政许可、交通企业运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最终率先建成全省交通行业综合管理样板平台。
科技以事为先让出行安全。市交通运输局连续四年开展“安全开放日”活动。以“科技让交通出行更安全”为主题的第二届“安全开放日”上,“VR科技体验酒驾场景”“无人机空投救生圈”“汽车模拟驾驶设备”……用现场互动和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全方位展示了科技在提升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监管工作方面的改革创新成果,同时面对面解答人民群众关心的交通领域安全生产问题。中央电视台重点报道“安徽芜湖,科技让交通更安全”,这场部门搭平台、群众唱主角的开放活动印证了芜湖市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的成功转型与跨越。
科技以防为重让作为主动。“互联网+安全教育”方面,形成了以安全教育服务监管平台为示范的新方式,有效解决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工学矛盾、企业组织与落实培训难、监管部门监督难等问题,大幅降低培训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符合新时期交通运输监管的发展趋势,解决了交通运输企业安全教育和服务监管的痛点。
增量崛起
推进现代化治理体系
安全问题拒绝零和博弈思维,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着力构建与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交通强国建设相适应的安全发展支撑体系,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强化重点领域治理。水运方面,形成了智慧港、先进设备应急救助、危险品运输船舶监控、水上交通视频监控和港口码头视频监控等治理应用。其中,芜湖港为交通运输部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唯一入选的内河港口,构建了内河港口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提升了内河港口多式联运水平和智慧物流服务能力,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实现以港口为中心的上下游产业链的有机结合,实现基于信息技术与业务融合的港口智慧物流服务新模式。组织开展“僵尸水运企业”“非法运砂”“光船租赁”“港口生产经营”等15个专项整治行动。先后摸排上报线索18条,其中移交市公安局线索5条,市扫黑办线索13条,已办结线索14条,市公安局负责答复线索4条,承办了中央督导组交办转办反映的一条线索,未发现违法犯罪情况。公告注销“僵尸水运企业”29家;对不符合标准的6家航运公司进行了注销,注销光船租赁登记24艘,启动对违规航运公司处罚2件。
强化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坚持关口前移,先后开展安全生产三年行动、涉海运输专项整治、危化品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攻坚行动等专项整治活动,强化事故隐患和突出问题的综合整治、专项整治和跟踪整改。
涉海运输专项整治方面,今年接到上级通报涉海船舶46艘,已处理40艘涉及21家水路运输企业,剩余6艘涉及2家水路运输企业和1家个体经营户正在抓紧处理中;已约谈21家水路运输企业并签订承诺书,对其中8家行政处罚
38万元;对全市184家航运企业就涉海运输专项整治工作再次提出要求和部署,在接到相关涉海运输船舶通报或平台指派后,暂停其办证业务直至航运企业整改到位;设立拦截检查线,加强对航经辖区3000总吨以上砂石运输船舶的检查力度,截至目前检查船舶482艘,查处问题及违法行为77艘,实施行政处罚92件。
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推进隐患清零。深刻吸取湖北省十堰市集贸市场“6·13”燃气爆炸事故、安庆市宿松县“2·4”、淮北市烈山区“2·20”自用木船侧翻事故、黎巴嫩港口爆炸等事故教训,开展“七一”前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检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健全专项整治工作基础台账,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抄送属地政府,督促限期整改。对福州“4.5”“海阳997”轮沉没事故进行后续调查,对芜湖市海顺航运公司事故瞒报的相关情况,下达了“限期责令改正通知书”,同时就公司经营管理状况下达“水路经营管理建议书”,要求企业切实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对公司所属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加大对公司所属船舶的动态监管,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强化部门协同治理。市交通运输局把行业安全监管纳入全市安全生产总体格局,发挥综合交通运输(水上交通)安全生产专门委员会的统筹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职能,探索建立多部门的协调、共享和会商机制。与芜湖海事局共同成立砂石码头联合监管领导小组,每月开展联合检查不少于1次,实现对辖区17座砂石装卸码头全覆盖。对查处的超航区航行的船舶违法行为及相关证据通报至经营公司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和运管部门,并通报至船籍港所在地船检部门及银行,至今共进行通报29件,对于约谈后未履行承诺仍然从事涉海运输的6艘船舶依规列为重点跟踪船舶,收回1家航运公司符合证明以及3本临时安全管理证书。发动社会力量,强化协同监管效果,着力解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认准中心重心,以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导向的提升,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共同实现治理的合力最大化,形成权责一致、分工明确、协同治理、共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