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革命家,是教育家,怀如此奇才,生而无愧。
为革命死,为大众死,仗这般大义,死又何妨!
1931年5月31日,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高声朗诵的这段为自己拟写的挽联,豪迈悲壮地踏上刑场,英勇就义,当时他年仅33岁!
王步文,字伟模,1898年生于安徽省岳西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7年起开始接受新文化运动思想熏陶,后考入安庆省立第一师范。1919年,他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先后任安庆学生联合会委员、安徽学生联合会副会长。1921年4月,王步文与舒传贤、许继慎、彭干臣等发起成立了全省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是安徽早期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省党组织最早的领导者之一。
1922年3月,时任安徽省学联副会长的王步文第一次来到芜湖,帮助领导芜湖学联进行改选,加强学联组织的领导,推动学生运动的发展。此时,正值芜湖爆发人力车夫大罢工,他指导芜湖学联参与协助工人斗争。这场斗争最终取得了重大胜利,也拉开了安徽现代工人运动的序幕。
1931年2月15日,中共安徽省委在芜湖成立,王步文任代理书记,后任书记。在省委建立之初,各项工作十分繁重。为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他在省委成立后的一个星期内,连续主持召开了3次常委会,对全省党的工作进行了研究。为了加强对省委机关所在地芜湖工作的领导,他主持建立了中共芜湖市委,由省委常委郭春华兼任书记。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下,芜湖党组织及共青团、工会、妇女等群众团体组织,均得到较快发展。
王步文十分重视对广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他主持成立了省委党报委员会,出版省委机关刊物《安徽红旗》和群众性刊物《红旗副刊》,刊物办得通俗易懂,使广大党员和群众易于理解和接受。这些刊物在全省18个县发行。
1931年4月6日,王步文早早地起床了,准备前往省委秘书处主持召开省委会议。他最先来到设在柳春园宛宅的省委秘书处。当他推门走进去的时候,突然,从门后闪出两个人影,上前挟住了他的双臂。由于叛徒的出卖,王步文等11人遭敌逮捕,同时位于芜湖的省委机关、团特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
王步文被捕后,被押往安庆饮马塘监狱。在狱中,安徽省主席陈调元亲自出面找王步文谈话,企图劝他背叛革命,他们先是封官许愿,企图收买,后又指使叛徒前来“劝降”。王步文丝毫不为所动,痛斥敌人。敌人恼羞成怒,继而用各种酷刑对他进行逼供。他在狱中虽然受尽折磨,但还不忘记鼓励难友坚持斗争,十分关心党的事业和同志们的生活。在接到上海明月书店出版《社会运动辞典》一书的稿费后,他向妻子特别交代说:“当(党字的谐音)用则用,家里少用,特别要帮助穷苦兄弟解决困难。”
1931年5月31日上午8时,王步文拖着镣铐走出牢门,被敌人押上刑场。就义前一个小时,王步文给妻子写下了遗书。上面正写着这句话:复苏爱妻,我为革命而死,你不必悲哀,不必难过,应抚养爱生(王步文之子),以继予志……
1991年5月,在王步文同志牺牲60周年之际,中共芜湖市委、芜湖市人民政府在王步文同志被捕地点的附近,芜湖柳春园北侧修建一座“步文亭”,以此永远缅怀为中国革命事业献身的王步文烈士。
步文亭呈“W”字形,“W”是王步文的“王”字、安徽省的简称“皖”字以及芜湖的“芜”字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亭的顶部由六角形拼接,表示中共安徽省委成立暨王步文就义60周年。亭的后面以花岗石条砌成屏墙,镌刻着王步文牺牲前的自挽联,这是王步文烈士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铮铮誓言,他用青春和热血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