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尚志:白衣执甲投身战“疫”第一线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芜湖日报
从1月27日逆行出征到3月31日凯旋而归,在援助武汉的65天里,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90后男护士杨尚志每一天都在和时间赛跑,每一天都是和疫魔抗争,用青春的力量,守护患者的生命安康。

白衣执甲

逆行而上

庚子新春,新冠疫情来势汹汹,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国抗击疫情的战斗全面打响后,职责和使命召唤着华夏大地的白衣勇士援助湖北、驰援武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安徽省卫健委向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发出紧急招募通知后,杨尚志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向医院递交了一封请战书:“我自愿请战,抗击此次疫情,不计报酬、不论生死。”

短短19个字,字字铿锵,意志坚定。

后来才知道,他的这封请战书是瞒着妻子写的。在决定请战的那一刻,他虽然对妻子和尚未满月的孩子充满了愧疚和不舍,但是作为一名重症监护经验丰富的男护士,职责使然,必须冲锋在前。

1月27日8时,杨尚志告别妻儿,与安徽省第一批危重症患者抢救医疗队成员出征武汉,投身到战“疫”第一线。

28日凌晨,医疗队抵达武汉,短暂休整后,进行了一天的紧张培训。培训结束,杨尚志被分配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

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市传染病定点医院,疫情发生后,这里成为第一批收治确诊患者的医院,重症监护室则是集中救治危重症患者的科室,其中的危险性和工作压力可想而知。“第一次穿防护服用了半个小时,不停地问旁边的老师穿得对不对。”或许是对环境不熟悉,或许是对病毒传染途径的不确定,杨尚志坦言,刚到ICU时的心情很紧张。只是,“时间不允许我想太多”,当他一走进重症监护室,内心的紧张感随即被高强度的工作冲淡。

哪有什么生而英勇,只是选择了无畏和担当。在其后的60多天里,这个90后男护士和战友们一起,义无反顾执甲战疫魔。

擦干眼泪

继续奋战

没有超级英雄,只是一群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披挂上阵与死神抢人罢了。杨尚志和同事们每天都在和死神抢人。然而,在经历生离死别时,痛心、悲伤、无助,仍一次次冲击着这个年轻人的心灵。

“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点,再好点……”“我们拼尽了一切……”回忆这60多天的点点滴滴,杨尚志哽咽地说道。

那是调到金银潭医院南五ICU的第一个夜班。接班前半小时,杨尚志得知病房里正在抢救病人,他迅速穿好防护服参与抢救。半个小时的胸外按压,他的衣服湿透了,眼镜也花了,双手已按到麻木,但心电图却没有一丝波澜。那一夜,他感觉到无比的寒冷。

2月中旬,有一对老夫妻同时进入ICU,经过数日的救治,老奶奶病情逐渐平稳好转,护士将她转移到病情稍轻的区域继续治疗。为了给老爷爷加油鼓劲,杨尚志特意为这对老夫妻准备了一个双人间,空出一张病床,留给老爷爷。事与愿违,老爷爷还是走了。“我不敢去想爷爷走后,没有人给奶奶发微信打电话,她的内心该是怎样的担心,难受,伤心,失望,我不敢去想。”令人唏嘘的是,没多久,老奶奶病情加重,也追随老爷爷而去。那一天下夜班,精疲力竭的杨尚志失眠了,一想到这对老人,他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

“我恨自己学艺不精,不能从死神手中抢回他,不能在这之前为他们多做点什么。”杨尚志一度深陷自责,但是,他知道,疫情还在继续,他必须调整好状态,擦干眼泪,再次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

只为希望

不畏艰险

重症监护的工作强度远超常人想象,护士们需要遵照医嘱时刻监视病人各项生命体征,必要时实施抢救措施,还要定期为危重病人翻身护理。“在我们自己医院的ICU里,80多名护士护理30多个病人,在金银潭南五ICU,6名护士护理20多名重症患者。”因为人员紧缺,杨尚志和同事们的工作强度高出平时近十倍。2月1日,杨尚志被调到南五重症监护室工作,每天,他要对ECMO患者进行护理,同时管理两台ECMO(体外膜肺氧合)、两台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两台血液灌流、两个俯卧位、两个气管插管呼吸机患者。只有在重症监护室工作过的护士才知道,这是一项超负荷的工作。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用尽全力救治——这是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们共同的信念。杨尚志和同事们每天连续工作8小时,每时每刻都在和时间赛跑,根本没时间碰凳子,就连填写护理单都是站着写。为了减少穿脱防护服的次数,他们宁可不吃不喝不去厕所。最难受的还是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全副武装”后的闷热,“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气道护理、皮肤护理以及为病人手动叩背排痰、俯卧位,这些护理做下来,贴身衣服早就被汗水湿透了。”杨尚志说,一个夜班下来,有时要救治数名重症患者,身体不好的根本吃不消,“我们给自己测心率,没有低于每分钟120次的。”

在重症护理中,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杨尚志经常与患者交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1月30日,他接手护理一名30多岁的患者。这名患者意识清醒,但是情绪低落、心理压力大。杨尚志主动和他聊生活、家庭、兴趣、饮食等,鼓励他增加活动,向他普及疫情知识、讲解治疗方案。令人欣慰的是,三天以后,这名病人情绪明显好转,积极配合各项治疗,身体恢复也一直向好。“救回来一个人,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杨尚志说,看着病人病情稳定,慢慢好转,最终离开重症监护室,这是在高压高强度工作中,令所有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感到欣慰的事情。

在武汉的这些日子里,杨尚志全力以赴,拼尽全力地为病人多做一点,工作中主动思考,把改良俯卧位技术用于重症患者,把ECMO的规范化护理、标准的预冲流程带给金银潭的战友,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护理。

从武汉返回芜湖后,经过14天的隔离休养,杨尚志又回到了他熟悉的战场——弋矶山医院重症监护室。经历一场艰难战役后,此刻的他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为自己是一名重症人而感到自豪,为能够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康而感到骄傲。”

(部分照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记者

卫晗慧

梅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