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蒯荟芬:疫情面前没有英雄只有责任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芜湖日报
从被安徽省卫健委列为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成了与疫情短兵相接的“前沿阵地”,蒯荟芬和她的战友们,则成了这场战役中的守护者、战斗者。

蒯荟芬是感染性疾病科副护士长,从事感染性疾病临床护理工作已经20年,在这期间,她参加过疑似非典、重症流感、疑似埃博拉等烈性传染病的护理工作,在应对突发传染病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救治经验。但面对这次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蒯荟芬仍然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压在肩上。病毒无情,蒯荟芬深知无论什么年代、不管什么条件,每次疫情来临,医护人员都要有积极请战、不畏风险、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回忆起2003年非典时,蒯荟芬说那时她刚参加工作不久,医院将分院临时改造成隔离病区。“当时收了一位从北京回来的疑似患者,后来排除了。那时候根本没有像现在这样先进的防护装备,穿的是布制的隔离衣,戴的是棉口罩,脚上是笨重的大胶靴。尽管当时条件艰苦,但我们医护人员毫无怨言。现在条件好了,大家就更有信心了!”

除夕前夜,科室收治了第一例从无为市人民医院转入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从病人下救护车的那一刻起,医护人员就熟练地按照事先设置的流程,有条不紊地根据国家诊疗规范展开救治工作。作为护理人员,蒯荟芬和同事24小时陪伴在患者身边,给予心理护理,鼓励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入院的第二天就是除夕,为了缓解他远离家人的孤独,蒯荟芬为他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和水果,又在大年初一早上给他送去福袋。经过十余天的精心治疗,这名患者顺利出院,他也是芜湖市首例新冠肺炎出院病例。

弋矶山医院最后一例出院患者是一位老奶奶。入院时,老奶奶病情非常严重,双肺都已经白了,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立即组织成立了由ICU、感染科、呼吸科、中医科的医生护士组成的顶尖技术团队对老奶奶实施救治。

为了促进老奶奶康复,科室每天变着花样给她提供富含营养的食物,但老人就是不愿多吃。焦急的蒯荟芬和老人沟通时,终于知道了其中原因。“老人说她不能多吃东西,吃多了大便就会多,那样会给我们护理增加更多的麻烦。”提到这件事,蒯荟芬心头一酸。经过精心救治,老人于3月8日顺利出院。

从1月23日至3月8日,弋矶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共收治了88例患者,其中疑似76例,确诊12例,重症5例,无一死亡病例。在这次抗击疫情中,蒯荟芬和同事们为了节约物资,每6小时一个班次,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医用口罩,期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除了给病人提供优质的治疗护理外,还要清理病人的生活垃圾、大小便,清洁消毒病房,一个班下来,全身衣服都得湿透几次,手套里全是水。看到一个个患者顺利康复出院,蒯荟芬说再苦再累也值了!

4月15日上午,一位重症的康复患者给科室送来锦旗,并大声道谢:我虽然看不清你们的脸,也记不全你们的名字,但你们每个人的声音我都能分得清并且铭记于心,感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感谢国家,感谢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听到这样的话语,蒯荟芬的眼睛热热的:“人们都习惯称呼我们为‘逆行者’‘英雄’,但在我心里,我们只是在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就像火灾面前,消防员定会冲锋在前,而疫情来了,我们医护人员理所应当守护人们的健康,这就是我们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工作20年来,蒯荟芬一直奋战在传染病护理的第一线,特别是当孩子出生后,家人和朋友都极力劝她调离感染科,而她却不断给亲朋好友做着思想工作。“我也是一个平凡人,在面对各种传染病时,我也很害怕,但我更知道,作为护士就应该以护理病人为天职,选择了就不放弃。”

冰心先生曾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顶尖人才,更是有爱心,懂坚持的人。蒯荟芬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自豪,更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激励着她不断钻研业务知识,用更加专业的技术为患者服务。

图片由团市委提供

□记者

田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