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捉鱼儿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芜湖日报
老家有山有水。山不高,水却很多。沟、塘、河、坝、滩,人家多临水而居。水多,鱼虾就多,鲫鱼、鲇鱼、青虾、米虾,叫不出名字的小鱼儿,应有尽有。

村里一些水面较大的塘、坝是家鱼塘。每年早春,投放鲢子、胖头、草鱼和青鱼一类的鱼苗。过年前车塘起鱼,按户分年鱼。

家鱼塘以外的水里,生满了野鱼。村里人平日吃的鱼也都是些野鱼,而捉鱼摸虾多半是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人们常说,有鱼忘了肉。说的是鱼比肉好吃。我小的时候,日子里的荤腥,主要是自然生长的野鱼小虾。

清明过后,天气已很暖和,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花香。金黄色的油菜花,碧绿的秧苗田,仿佛是一张水彩画。一场春雨下来,沟塘河坝涨满了水,白茫茫的一片。高处的水,便顺着缺口或涵洞,往低处淌。鱼儿们也似乎兴奋起来,逆着水,奋力往上游,尾鳍拍打着流水,发出“噼噼啪啪”响声。不须走到跟前,听到这声音,就知道有鱼在戏水。如果有备而来,带着竹篮、小抄网什么的,由下往上抄,很容易抄起鱼儿;如碰巧路过,赤脚下水,徒手也能捉一些鱼。折一根细柳或野草,满心欢喜地拎一串“戏水鱼”回家。戏水鱼是送上门的春天礼物,也是农家开胃的时鲜。

扳虾子是临水人家的另一种生活,从仲春起,可以一直扳到初秋时节。削两根两尺多长轻薄有弹性的竹片,交叉成十字架,取一根一、两米长的麻线,一头系在十字交叉处,另一头系在一根约三米多长细竹竿的顶端。将纱布裁成两尺见方,四角分别系在十字架竹片的顶端,一把虾罾就做好了。扳虾子一般须准备十来把虾罾。用一个小盆盛点碎米、细糠,拌点香油,做饵料。小盆放在木桶里。人们扛着虾罾,提着木桶,来到水清的沟塘边,在虾罾中间洒点饵料,将虾罾沉入水底。每隔十来米距离放一把罾。约一刻钟的时间,就可以依次起罾了。缓缓地提竹竿,将虾罾提出水面,离了水的虾儿受到惊吓,像炸了锅一样在虾罾里乱蹦乱跳,我们心里可乐开了花。有几只两三寸长大虾,背脊乌青乌青的,有时还混有小杂鱼和泥鳅等,我们一手抓住罾的十字竹片,一手托起罾网的底部,将虾儿等倒进木桶里。半天功夫,能扳到两三斤虾子。

盛夏季节,常常有捉鱼的机会。一天中午,村里突然传来“咚咚”的跑步声,隐约听见有人喊:“捉鱼喽!”人们闻风而动,有的提着竹篮,有的拿起抄网,往村外跑。我也拎着一只竹篮跟着跑。原来,因天热田里庄稼需灌溉,一口水塘水快抽干了。这是一口野鱼塘,塘里鱼随便捉。我赶到时,塘里已经有好多人了,我快速脱掉外衣,只穿短裤下水。人们使出各种招数,在齐腰深的水里捉来捉去。清水早就被搅得浑浊不堪,浑水里的鱼,不时地浮头,嘴一张一合的。尤其是鲇胡子,浮头时几根胡须伸出水面一动一动的。然而要捉住这些浮头的鱼儿可不容易,人一靠近,它就沉下去了。我将竹篮沉到水里往前走,一会儿,感到有鱼撞到篮子了,兴奋地提起篮子,是一条五六寸长的鲫鱼,鱼在竹篮里打转,浑身滑溜溜的,好不容易抓住它,想送上岸去,但它在我手里扭动着,“哧溜”一声滑到水里去了。我只得又继续沉下竹篮兜鱼。

不大的水塘挤满了人,直到把鱼儿捞尽了才上岸。人们常说:“下塘不吃寡饭!”或多或少,来的人都能有所收获。这一晚,整个村子都飘起了水煮鱼的鲜香。

夏天戽鱼很有乐趣。戽鱼,多用洗脸盆,将本已半干的小水潭里戽干捉鱼。一天下午,我和一个伙伴带上洗脸盆,到河沟里去戽鱼。小伙伴颇有经验,一双“慧眼”察看了一下,指着一段河沟说有鱼。我们迅速在这段河沟的两端,各筑一道泥坝,一头一人,奋力用脸盆往外戽水。累了,直起腰,站立一会接着戽。好不容易要见底了,意外发生了,临时筑的泥坝随着内外水位落差的增加,承受不住压力突然垮了。前功尽弃,害得我们白忙一场。可是我俩并不灰心,重新筑起更牢的泥坝,继续戽水。戽了好一会,终于戽干了水,收获颇丰,捉了半脸盆鱼,天黑了才回家。

放学的路上,我也戽过一次鱼。那是上初中时,路上要经过好几处沟塘和一条小河。一天,我们四个同学边说话边慢慢地往回走。一个同学眼尖,看到圩内河堤下有一个小水潭,他直觉有鱼,便带着我们冲下河堤。这个小水潭约两丈长一丈宽,果然有鱼的迹象。大伙立即放下书包,脱掉鞋子,挽起裤腿,卷起袖子,下到潭里。我们双手并拢,手指略弯,往外戽水,约一堂课的功夫,水落鱼出。大伙把捉上来的鱼分成四份,每人各取一份。有的从书包里的抄写本上扯下几页纸把鱼包起来,有的干脆把鱼装进衣兜带回家。

还有一种捉鱼的方式很特别,叫钓餐鲦。用一根一米多长的细竹丝,细细的顶端系上钓鱼线,用小号的鱼钩穿上面精或由蜘蛛网丝糅成的小团。一般跟在牛的后面,牛在沟塘里,趟水吃岸边草。嗅到牛粪味,水里柳叶大的小餐鲦成群结队地跟在牛的后面游。人站在岸边挥动细竹丝鱼竿,将穿上钓饵的鱼钩甩到鱼群中间,餐鲦儿争抢着吃,鱼一上钩,手腕稍一用劲,细细的竹竿将小餐鲦弹到身边岸上。如此这般,不停地挥动细竹竿,跟着牛往前走,往往能钓上一两斤小餐鲦。回到家,将小餐鲦去鳞剖肚洗净,放在小盆里,洒点细盐拌匀,腌几个时辰,摊放在小竹匾子里,拿到太阳下晒,待晒干后收好。做饭时,抓一把小干鱼放在饭头清蒸,饭煮熟时,那干鱼溢出清香味,顿时弥漫着整个屋子。

小时候,家乡到处有水,到处有鱼。我们常捉鱼抓虾,充满乐趣。我们也是吃野鱼小虾长大的。

沈大龙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