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诗歌里的奅——夸张,成就了诗仙的浪漫,还是浪漫的诗仙本性就喜欢奅,什么“千年未拟还”、“白发三千丈”,什么“燕山雪花大如席”、“扶摇直上九万里”,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等等。
“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桃花潭,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潭,潭的原意为深水池或深水坑。这里的桃花潭是青弋江上游的一段江面,所以桃花潭不是死潭,桃花潭水不是一潭死水。桃花潭新鲜,充满活力。桃花潭的母亲青弋江虽然无甚名气,不过却将一座很有名气的山和一条很有名气的江连接起来,青弋江源出黄山北麓,蜿蜒流淌275千米,于芜湖市区入长江,对了,桃花潭上游不远处还有一个近年名头甚响的太平湖(陈村水库)。桃花潭位于泾县的桃花潭镇,丰水时宽约三四百米,深约三四十米,千尺没有,百尺还是有的。桃花潭得名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这里江面陡然宽起来,形成弯角,江心有一蛾眉月状的小洲,水流在此经过产生漩涡,每当桃花盛开的时候,花瓣落入碧波,随着水流出现一圈圈繁花入水的独特景致。另一个说法是,先人见这里仿佛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述的武陵源,将桃花源演化为桃花潭。
写诗很奅的李白,有一个粉丝叫汪伦。榜样就是有力量,汪伦有样学样,给偶像写了一封很奅的信,意思是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潜台词是先生快来,我想见您,想您想得困不着觉。酷爱赏美景、喝美酒的李白,被忽悠,正常;不被忽悠,不正常。
历史的长空闪烁多少颗星?汪伦的“千年奅一回”,不经意间成就了自己的名声,成就了澄泓的桃花潭水。桃花潭水源源不断,不仅滋润了近在咫尺的桃花潭人,也滋润了诗歌和远方的人。汪伦的这一奅,堪称千古一奅。李白《赠汪伦》之后,这里的桃花更妖娆,山水更风骚。惹得一千多年后的国际旅游组织专家恩莱特禁不住挥笔题词,也奅了一回:“桃花潭一天胜似天堂一年。”
我在家乡的江北无为县读小学时,课本上有李白的《赠汪伦》一诗。语文老师是个高中文化的在青岛当过海军的退伍军人,见多识广,给我们讲了《赠汪伦》的写作背景,所以我十岁时就知道了汪伦和李白的奅,桃花潭因此在我的脑海里刻下了深千尺的烙印。
江北无为县与皖南泾县,距离约三百公里,我从百十来个学生、四个民办教师的乡村小学,走到桃花潭,用了四十年时间。生活的苟且,且让诗歌和远方靠边站。知天命之年,我终于以诗歌的名义,夹在一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二十多人的队伍里,走进桃花潭,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桃花潭。桃花潭美,我尤其喜欢桃花潭水,浅水处,水无色透明,水草、鹅卵石清晰可见;深水处,碧波荡漾。桃花潭水清澈,媲美甚或胜过漓江水,难怪桃花潭的母亲青弋江早年芳名就叫清水。名称素面朝天,源于容颜天生丽质,名副其实。初夏,雨后,桃花潭戴上了似云似雾的白色面纱。白色面纱非气体,是江水蒸发遇冷空气后又液化形成的极细小的水珠,乃神来之笔,让人间的桃花潭朦胧神秘起来,仿佛蓬莱仙境。泛舟桃花潭,我想起八仙过海的传说。
穿行桃花潭两岸,汲山川灵气谈不上,吸清新空气当仁不让。伫足踏歌古岸,遥想李白当年,天子呼来不上船,何等的潇洒豪迈。而自己,为稻粱和些许梦想谋,多年前即已白了少年头。话说回来,我这样感慨,其实是自不量力:尔等凡夫俗子,怎能与诗仙相比?
李白与汪伦谈笑间,留给后人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他们的笔墨纸张,胜似家中有矿。
其实,李白也在我们这座城市奅过。“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的大气磅礴,较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人间烟火的俗套客气,更显诗仙浪漫洒脱本色。或许仗着家里有矿,我们并没有将李白的深情厚意当回事,或者说,只是嘴巴上当回事。更多的是,用作与外地人打嘴仗的武器,以及觥筹交错间的谈资:俺们不是土豪,俺们是有文化底蕴的。
家有金山,不如日进一文。矿,总有挖完的时候。那时,该怎么办?不是我奅,我这个矿工时不时地就考虑这个问题,尽管过几年我就退休了。
2019-07-30
00:00:00:010250610300千古一奅/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