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迎来了第20个记者节,一个属于新闻从业人员的节日。对于记者,不同人或有不同的定义与观感,作为矢志投身新闻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的我们来说,几分荣幸,几许情怀,几多担当!
奔波路上,用心讲好铜陵故事
我们始终风雨兼程奔波在采访报道的路上。从“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从精准扶贫第一线,到污染防治攻坚现场……我们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发展大势,随时随地用手中的笔和镜头,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接地气、有温度的故事,全景展现一江两岸170万铜都儿女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铜陵中所焕发出的活力和风采。
一年来,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们的报道浓墨重彩。我们及时推出了《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爱国情
奋斗者》等专栏,精心策划了《足迹》《我们的70年》《天南地北铜陵人》《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等系列报道,道出了铜陵人民对祖国的心声与祝福,展现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传承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其中,本报与南京日报社等8市党报联合发起“寻迹百万雄师过大江——长江沿线8市党报全媒体行动”,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
讲好铜陵故事,讴歌美好新时代,我们不曾有过片刻的停歇。积极贯彻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全方位营造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的良好舆论氛围;远赴南美厄瓜多尔报道米拉多铜矿建成投产盛事,助推一带一路伟业;既有《两个教师三个娃》等接地气、冒热气、带露珠稿件,又有《这一份母爱“从未放弃”》等记录社会爱心善行、传递人性内在感动的正能量报道……只有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只有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只有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
这一年,我们踏实奋进,硕果累累,向省以上媒体发稿200余篇,其中中央媒体发稿80余篇,《安徽铜陵长江岸线变生态公园》等12篇稿件被《人民日报》采用,《苏保信:“专注成就大师
匠心炼成最美”》等11篇稿件被新华社播发,向中央媒体发稿创历史最好水平。此外,还收获2018年度安徽新闻奖一等奖2个、安徽经济好新闻一等奖1个以及“全国小记者研学优秀组织单位”称号等。同时,我们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结对帮扶枞阳县汤沟镇新风村,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走访慰问贫困户,宣讲扶贫政策,落实帮扶措施,并压缩行政支出资助“村村通”道路亮化工程建设等,赢得了当地群众称赞。
拥抱新时代,在守正中创新
2019年9月17日,《铜陵日报》迎来第10000期。深情回望生命源头1955年7月1日《铜矿工人》报的问世,64年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与党和人民风雨兼程、一路相伴。这其中不乏《醒来,铜陵!》世纪强音,加速了思想解放的步伐,增添了改革发展的动力,在铜陵乃至全省、全国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
当前,新技术革命、互联网的浪潮汹涌澎湃,新闻行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这既是新闻人赶上的最好的时代,也是挑战最大的时代。如何在“新时代”把握“新机遇”,更好地肩负起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今年来,我们大力探索变革,全力推进融媒体建设。2019年8月22日,我市迎来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新纪元,集“采、摄、编、传、播”于一体的主流声音传播平台——市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我们坚持观念再造,激活人才存量,培养“多面手”;推动机制再造,将点击量、阅读数、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等纳入了绩效考核指标,从根本上强化“全媒体意识”;实施流程再造,突出移动优先,努力把“最大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我们全媒体高效推出了《今天,铜陵千余名小学生“快闪”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等一批作品,赢得了网友认可,承办协办的“第五届合福高铁旅游媒体联盟联席会议暨沿线旅游发展论坛”“2019年中国(铜陵)融媒体广告创新峰会”等也得到业内人士充分肯定,精心制作的“丰收季·全鱼宴”活动入列中国融媒体优秀案例,短视频《利刃》还被新华社推介。
守正创新,弦歌不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着眼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就是切实增强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迅速兴起学习宣传热潮,为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供有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我们坚信,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顺势变革、强势崛起,勇于担当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牢牢把握舆论主阵地,为时代记录、为铜陵放歌。
2019-11-08
00:00:00:0——写在第20个记者节到来之际10314180300守正创新
砥砺奋进/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