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坚持“三个强化”,着力构建制度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全面提升审判质效领导小组,两级法院党组和“一把手”每半月听取汇报,抓督导、抓落实,时刻关注结案率等指标,定期研判审判态势。
强化目标引领。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出台《全市法院全面提升审判质效两年行动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审判管理督查的意见》,分年度确立具体目标,细化至月,保障目标任务落实。二是发挥头雁效应。院庭长自觉落实司法责任制要求,2019年1-9月,全市法院院庭长办结案件11803件,占比62.30%,其中,市中院院庭长办结案件占比85.63%。三是健全定期通报调度机制。建立常态化分类通报制度,及时掌握进度、跟进督导。关键节点召开例会、推进会,统筹调度。四是加强条线指导。针对共性问题开展交流研讨,统一标准和裁判尺度。五是加强院庭长监督管理。依托“四类案件”监管平台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常态化开展案件质量评查等工作。
强化科学管理。一是实行随机分案。由分案系统根据收结存情况动态随机分配案件,实现员额法官办案效率化。二是健全速裁机制。制定《民商事案件速
裁工作规则》,建立繁简案件分流甄别机制,科学配置速裁团队。三是开展专项活动。开展全市法院民商事审判“调解能手”评比活动和“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统一行动。
二、坚持“四个注重”,着力在全面提升审判质效上见成效
注重稳定较好指标。一是结案率方面。2018年两级法院结案率达到95.04%,全省排名由第十上升至第八;今年1-9月份,两级法院结案率达到86.20%,位居全省前列。二是结收比方面。2018年全市法院结收比为107.8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75个百分点,今年1-9月份,全市法院结收比达到90.88%,位居全省前三。三是长期未结案件指数方面。在全省率先实现“三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和三年以上久押不决案件清零”目标。今年1-9月份,全市法院此项指标为0.02,位居全省前列。四是服判息诉率方面。2018年全市法院该项指标达到91.88%,今年1-9月份为90.75%,位居全省前列。
注重补齐短板弱项。一是调解率方面。2018年全市法院调解率由上年的全省第12位上升至第10位,今年1-9月份,全市法院调解率跃升至48.23%,位居全省前三,实现了弯道超车。二是平均审理时间指数方面。今年1-9月份,全市法院平均审理时间指数为0.78,位居全省前列。市中院平均审理天数从2018年的40.69天缩短为27.56天,减幅达32.27%。三是发改率方面。今年1-9月份,案件发改数量同比下降30%以上,全省排名上升6个位次。
注重信息技术保障。坚持用信息化手段助推审判质效提升,强力打造智慧法院。在“建设”上用力,建成六大智慧应用服务系统;在“应用”上着力,成立领导小组,实行市中院领导包保基层法院制度,
充分发挥云柜文件智能收转等信息化设备作用;在“效率”上发力,全面实现网上办案。同时,依托现代科技助推司法公开,倒逼提升办案质效。
注重融入全市工作大局。一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纵深推进。依法审理涉黑恶犯罪案件,着眼“打伞破网”,加大“打财断血”力度。以章孝求涉黑案为样本形成调研报告,中央扫黑除恶第14督导组和有关省市领导分别作出批示予以高度肯定。二是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助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创新发展。三是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制定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民营经济的提升方案,与市工商联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依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若干机制的意见》,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三、
坚持“六个聚焦”,牢记使命担当再出发
全市法院将坚持问题导向,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推动审判质效再上新台阶。一是聚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锤炼过硬法院队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二是聚焦围绕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快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向切实解决执行难进军。三是聚焦审判效率,探索完善工作机制。继续坚持以狠抓结案率、结收比为核心,加强统筹调度。四是聚焦案件质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强化院庭长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和改进审委会工作、常态化案件质量评查。五是聚焦智慧法院建设,夯实提升质效基础。推进现代科技深度应用,深化司法公开平台建设。六是聚焦法院事业发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进一步增强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意识,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质量。
2019-12-12
00:00:00:010337250300关于全市法院全面提升审判
质效工作情况的报告(摘要)/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